导言
从古至今,我国流传的皇位世袭制度,都有规定,一般都是皇帝死后,子承父业,除非是特殊情况才会发生兄弟取代的现象,所以这样子的事,历史上很少发生,而孙策就做了。那时他的这一举动着实令人吃惊,很多人都会问,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王位传给弟弟,而不将它留给自己的儿子?
孙坚英年早逝
汉末,时局动荡,群雄并起。说到东汉末年的著名英雄,江东小霸王的名字孙策一定很有名。孙策,字伯符,是东汉末期割据军阀之一。破虏将军孙坚的长子,吴国开国皇帝孙权的哥哥,是三国时期吴国开国功臣之一,也是三国时期吴国基业的先驱和奠基者。
但英雄的命运都是悲惨的,公元200年,也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发生的时候,孙策被已故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行刺,胸脯中箭,最终因伤势过重不治而死,时年26岁。
那孙策作为割据一方的大军阀,死后为什么要由孙权继承其事业?根据记载,孙策死时已有一个儿子孙绍,按道理也可以由儿子孙绍继承基业。孙策为什么在有儿子的情况下禅位给孙权?
孙策临死为何不传位给儿子
首先孙策死的时候,孙绍才9岁,还没有掌管东吴的实力。那时,曹操与袁绍正陈兵官渡,准备决战,孙策想乘此良机进攻许昌,迎奉汉献帝,可惜被仇家所杀,也使东吴陷入险境。
无论谁赢,曹操和袁绍都会形成一个独霸天下的局面,到时候胜利者就会南下攻占东吴荆州等地,而东吴也会陷入困境。东吴还面临着刘表等强敌,不可忽略。此外,东吴内部也不稳定,许多世家并未真正归顺孙策。
此外,孙绍年幼,难以驾驭东吴文武重臣,因此他不适合当东吴之主。孙权比孙绍年长,而且才能得到大家认可。
尽管如此,东吴诸将还出现了“宾客为礼尚简”的情形,并不敬重孙权,还是周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在周瑜的支持下,孙权才站稳脚跟,让东吴文武重臣开始尊重他。
在临死之前,孙策对孙权说“打天下你不如我,用人,守万里江山不如你”。孙策认可孙权的实力,当时东吴面临内忧外患困境,需要有实力的君主,孙绍才9岁,还看不到什么才能,选择孙权继承是理性的选择。
孙策死后不久,曹操率军南下,强势阵势使东吴陷入恐慌,许多大臣提倡投降曹操。如果东吴的主公是九岁的孙绍,他就无法控制局面,更不能把握东吴的前途,这将使东吴陷入更大的混乱,主战派和主和派就会决裂,国家就会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并且,孙权统一了东吴内部,这也体现了他高超的驾驭之术。
结语
便是孙策对东吴现状和孙权自身状况所作的分析,认为他的二弟孙权是东吴的不二继承人。结果也证实孙策的决定是正确的,东吴的确在孙权的手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三国的重要力量。孙策的权力交接顺利完成,不辜负父亲孙坚的重托,自己也可以含笑九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