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的妈妈,往往在育儿的过程中,很容易有压力,且很难去排解和疏通情绪,似乎压力总是如影随形伴随身边,这跟与生俱来的高敏感特质有关。我曾经尝试用正念去疏导自己的情绪,比如正念冥想、自我肯定、感恩日记、正念呼吸、自我暗示等诸多方法,但收效并不理想。
真正有效的正念是什么?如何做呢?
1.改变对正念的狭隘错误认知
过往我们对正念的理解,往往陷入一个误区,我们总觉得负面情绪是错误的,是被禁止的,正念不允许负面情绪,只要求我们增强知觉,活在当下。实际上,禁止、否认所有所谓“不适当、不愉快”的情绪,本是就是对自我感觉的压抑。作者参加诸多冥想和静默研修,总会有人在练习过程中痛哭流涕,这便是释放负面情绪的过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说过,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练习正念,是一个释放情绪的过程,如果在练习过程中,情绪没有释放而是被压抑,就需要察觉自己的练习方式啦!
2.如何正确看待愤怒?
在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中,我们往往对愤怒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感,无论是他人的愤怒、还是自我的愤怒,很难被我们平静的接纳。因为从小到大习得的认识是,并不是所有情绪都被允许,社会只接纳其中一部分正向的情绪,比如人们喜欢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人。
但实际上,愤怒就是愤怒,不会因为我们不喜欢就消失,无论你无论禁止自己不要愤怒,禁止自己去感受愤怒,但都存在着,这样的压抑都有可能导致新的问题。愤怒时高敏感的核心课题,越是想禁止就越无能为力,这会给我们带来无穷压力。
3.如何做到正念?
首先,理解和接纳。理解愤怒等负面情绪,是一个信号,它们只不过在提醒我们,我们的内心深处有未被满足的需求,当我们察觉并正视它,负面情绪能促使我们更好地行动,满足自己的需求,释放压力。
其次,保持察觉。放开束缚去看事情的本质,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和隐藏的情感,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允许自己说出:“现在这一切都糟糕透了!”在纸上写下“我恨……”然后做一张思维导图,这个过程看似无意义,但实际上表达出来后,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再次,察觉我们的悲伤并表达出来。深深地叹一口气,哭上几分钟,这些我们平常不喜欢的行为,恰好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非常有益。眼泪是释放身体的巧妙工具,可以轻松冲刷掉应激激素。
最后,感受自己,也给他人真实表达的空间。管理压力某种程度也是释放真实情感的过程。但发泄情绪不等于向他人发泄,但这并不等于不能向孩子表达,如果我们从未在孩子面前哭泣,那么这也会深深刻在孩子的脑海里,他们也会这样要求自己。在生活中的危机、受阻、悲伤等负面时刻,将情绪表现给孩子,而不是发泄在孩子身上,比如在孩子面前哭一场,都是可以的。
最后,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对自己好一点不代表自私。给孩子展示,你是一位关心自身幸福的妈妈,也有自己的需求、为自己开心做一些事情,这不仅能给自己带来松弛感,也能让孩子学会更好地照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希望这篇文,能给你、给高敏感妈妈,有所启发,接纳自己的所有情绪,过上松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