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孩子只会通过哭闹来表达需求?
通过语言来表达需求很重要吗?
如何教导孩子用语言表达需求?
提要求训练的具体操作;
孩子只会通过哭闹来表达需求?
你可能也有遇到这样子的情况,5岁小朋友在安静地看着电视,突然就大哭大闹起来,无法安静,刚开始时无法知道小朋友到底是怎么了,我们也就只能是猜测原因,拿其他喜欢的玩具也无法转移其注意力,最后拿来零食给他,他才安静下来,我们这才知道小朋友原来是肚子饿,但自己却不能表达出来。这种类似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这是孩子不会提要求的表现。
表达需求是说话的人要求他所需要或是想要的,或者表达自己不想要的,这也是专业术语里的提要求。早期的提要求是在一个孩子饿了、困了、疼痛、累了或害怕时以区别性哭声表达出来的。随着孩子的成长,哭也可以用来要求玩具、关注、帮助、物品和人的移动,或除去不喜欢的刺激。普通发展的孩子很快就学会了用语言或非语言沟通方式替代哭泣。提要求让孩子控制的不仅仅是强化物,更是开始建立讲者和听者的角色,他们是将来语言发展的基础。事实上,那些语言技能微弱,迟缓或有缺陷的孩子们的许多问题行为严格来说都是在提要求。提要求是语言行为16个关键性能力之一,是在给孩子做语言评估时首要考虑的一个技能。
能够提要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孩子们最先学会的语言能力,也是唯一的一种可以使说者直接受益的语言行为,可以让其获得他想要的东西。但是许多特殊儿童的小朋友是不会提要求这一技能,当孩子看见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一般反应是自己直接上手抢或是无法表达自己的要求而哭闹。而有些家长会十分关注孩子,只要他有一些需要什么的迹象,不需要孩子提出要求,家长就会主动满足孩子。长时间下来,孩子还是不会提要求。因此作为家长也需要学会如何引导孩子主动提要求。
引导孩子的自发行为
在开始有意识训练前,我们需要确定孩子的反应形式,孩子平时是如何去要他们想要的东西的,反应形式有好几种类型,包括口语、手语、手势等。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需要有一些辅助手段来帮助孩子,比如说仿说。一开始我们可以给孩子适当的语言提示(如:我要山楂片),在孩子表现已经稳定后,就尝试给孩子只言片语(如:我要……),逐渐降低辅助的程度,引导孩子的自发行为。家长要记住辅助必须要逐渐消退,否则孩子还是无法学会提要求。
注意合理使用强化物
在孩子成功地提出要求之后,我们还需要对孩子的这一行为进行强化,因此我们也需要强化物。强化物可以是他所想要的东西,零食或是言语、动作上的奖励,特别是给他所想要的东西是属于一种自然强化,强化效果会更好一些。但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避免强化物失效,因此我们可以变换的使用强化物、变化给孩子提供强化物的方式、变换强化策略(例如使用变动比率强化)、在强化物失去强化作用之前,停止使用该强化物、避免每次给的强化物数量太多和发展新的强化物。另外,家长在强化时也可以区别对待,如果孩子在辅助下完成提要求,需要被强化,若孩子可以自发的提要求,强化的程度可以加大。而当孩子已经学会提出某个要求时,家长也不要忘记适当地进行强化。
制造表达的动机
我们知道,孩子提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孩子有动机。所以,找准动机很关键。当然,最好的就是在自然情境中,家长能够及时敏锐的发现孩子的动机出现了,果断及时的给予辅助。比如说你发现孩子的手伸向山楂片,你可以抢先将山楂片拿在手里,引导孩子说出“山楂片”,再将山楂片给孩子吃。但是,实际上在现实中可能不会那么顺利。所以,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人为的措施,多创造出孩子可以主动提要求的机会。比如,小孩特别喜欢玩某个汽车,那么家长就可以将汽车放到孩子能看到但是够不到的地方,比如较高的柜子上,这样,当孩子想玩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来拉你,说出“汽车”来提要求。
不可操之过急
但有些家长在干预训练的时候可能会操之过急,一开始就急着教孩子长句子、过分要求清晰度、要求语音语调等,这些都是不正确。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能力来设置合理的目标。一般对于提要求能力的句式拓展和词性丰富度训练,有以下的顺序:要求实物、要求动作/活动、使用动+名词短语提要求、使用句子提要求等。如果孩子的能力较差,刚开始就可能需要呈现实物给孩子,后续再逐渐撤销实物。
家长在一开始时也不要只教孩子要求1个物品,至少2个物品,最好3-5个都同时进行教学,这样逐步让孩子学会泛化,同时也不会太刻板。
接下来,我们就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进行提要求的训练:假设小孩最喜欢的强化物是玩具火车,教学过程如下:呈现火车在眼前,待孩子出现想要玩玩具火车的动机,比如做出伸手来拿火车的动作后,立即说“火车”(辅助);等待孩子再次出现想要玩火车的动机,立即说“你要玩什么?火~”(转换);孩子说“火车”,则给孩子几秒的时间玩玩具火车。而如果孩子没有说“火车”。则拿走火车,停3秒以上。然后再次拿出火车,并且立即说“火车”。接着拿着玩具火车在孩子眼前晃,等待孩子自发的说出“火车”,则给孩子一点时间玩玩具火车。最后,我们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逐步的撤销辅助。仿说辅助的递减可以是:
“火车”——“火”——“huo”——口型。一般来说,3次辅助成功后降低1个辅助等级。
给孩子训练的过程是漫长的,家长在训练过程中真的不能急切,而且辅助要记得逐步消退,强化是十分必要的,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和状况不断地进行调整。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去,侵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