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仁义的人,为何还是不喜欢刘备?三国最浪漫的理想主义
关于刘备很多人说假仁义了一辈子就是真仁义 在我看来,刘备的仁义一辈子也没假过,不论是对百姓还是兄弟,中国历史上那么多为了江山杀兄弟的,可刘备却是为了兄弟丢江山,可以说绝无仅有,在危难时刻带上百姓,一辈子没有过屠城记录,在死前还能说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在历史上被那么多诗人学者称赞,难道他们的学问不能分辨出刘备是真君子还是小人么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之前我看到过很多尊曹贬刘的评论,尊曹就尊曹,但我不知道有些人是为了什么而黑刘备,刘备的一生就是昭烈两个字最好的诠释
为什么会有人不喜欢刘备呢?因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曹操虽然霸道强横、司马懿隐忍不发最终大权在握。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从屠龙者变成了新的恶龙。他们终其一生都活在阴谋诡计尔虞我诈中。曹操甚至因为一念之插害死了典韦、曹昂……但只有刘备,他一直没忘记情义二字。
曹操那里经常屠城,搞屯田制剥削底层,抽6成税,而且曹魏经常打仗,北边有少数民族,南面蜀汉和东吴,打仗频率是蜀汉的数倍,百姓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数不胜数贯穿了整个曹魏国祚,曹丕时期百姓衣服不全,民有饥色,曹睿时期常年的打仗导致农业荒废,百姓民不聊生。蜀汉是到了晚年才出现民有菜色,三个政权蜀汉东吴百姓过的要比曹魏舒服的多,曹魏由于四面防守常年打仗,所以要把军队维持在50万,而曹魏只有四百多万人口,曹魏的军民比例是最离谱的。
而求田问舍的人应该是不喜欢他的。四世三公的人应该是不喜欢他的。屠城迁民的人应该是不喜欢他的。因为刘备把他们的阴暗和肮脏全部暴露在阳光下,刘备会让他们这些无耻的借口失效,会让他们最后的一点良心羞愧,让他们无地自容。
他让人知道原来真的有人能诚心诚意托孤之后一人之下却不篡位的,他让人知道原来真的有人能从大头兵干起来屡败屡战却能以一郡之力威震华夏的。他让人知道原来打仗是可以不屠城的,原来是有人为了给老战友报仇不顾一切的,原来真有人能诚心诚意托孤一人并且把废立权交出去的。
那些历史上的小人之所以诋毁他,因为他们做不到,他们自己残忍狡诈无信无义,所以他们必须觉得别人都跟他一样,他们才能继续安心残忍狡下去。我很喜欢一句话:一个人做了大半辈子好事,后面做了一件不符合人设的事,大家就会说他是个伪君子,相反一个坏人做了大半辈子坏事,临终前做了件好事,大家反倒认为它情有可原。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能伪善一辈子,那也是一种善良,君子论迹不论心
真实历史刘备也是当时堪称仁义道德典范的君主了,连临终遗言也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可是取益州这件事还是成了他一生可以说唯一的污点,乃至于三国志蜀汉传也以刘璋开头,可这还是没有影响他仁义的形象,后代的人仍然喜欢他
直到现在,有些人却开始以此来污言他是个伪君子,甚至否定他的其他一切善举,连携民渡江也成了胁民渡江,这不就是好人做一件恶事就被污蔑伪君子,(其实我觉得取益州都称不上一件坏事,刘璋暗弱,无力管辖手下东州兵,乃至于东州兵在益州横行欺压百姓,或许对于益州百姓来说还是一件好事,可终究刘璋对刘备不错,刘备算是恩将仇报了)
至于后期认为主要是因为荆州对刘备过于重要,不是说关羽不重要,只是不认为用“为兄弟报仇”这种理由来突出刘备的重情义的说法合理。因为荆州太重要,才会把关羽放在那,而不是关羽太重要而让他守荆州。说难听点,刘备手下能镇守一方的人不少,即使让魏延守荆州也不是不行
更何况魏延还是荆州本地人,只是因为把荆州让关羽守更放心。换言之,站在刘备集团的角度,不论是谁没守住荆州,刘备他都要拿回来,拿不回来的后果,历史也证明了,强如武侯也没能出得了祁山……也许刘备认为以报仇之名“哀兵必胜”,结果……也可能确实有一部分为了报仇。当然这些都只是猜测,至于刘备怎么想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他的根本目的肯定是拿回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