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清兵攻破扬州,大明督师史可法被俘。有人来劝降,史可法说我是朝廷重臣,岂能做罪人,即使千刀万剐,也绝不能苟活。
清军统帅多铎,见无法劝降他,就将他斩首。
多铎杀了他之后,感慨道,“此人气节高尚,但才干平庸,大明朝廷都是这样的人,怎么能不亡”。
民族英雄史可法到底是怎么样的人?
史可法万历三十年出生,早年以孝闻名于乡里,并拜了左光斗为师。崇祯元年中了进士,步入官场。
晚明各种起义此起彼伏,史可法一直疲于灭起义军。崇祯十一年,他因为长期都没有平定起义军,而被追责。
第二年,史可法因岳父去世丁忧,丧满,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1644年,崇祯帝在北京上吊,南京的马士英等大臣要拥立监国,当时有两个候选人,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史可法对福王很熟悉,告诉大家福王的七大缺点,可见他不是一个好人选。
马士英坚持要立福王,史可法没有坚持原则,选择了妥协。之后他又被马士英一通忽悠,要立福王为皇帝,史可法居然再次妥协,为南明悲惨的命运埋下伏笔。
福王登基后,史可法为首辅,掌握大权,但他过于在意自己的名声,没有独断朝纲。马士英看准了他好面子的缺点,将史可法说福王缺点的事情散布出去。
一下子舆论四起,史可法在南京待不住了,他要求去扬州镇守外放,朱由崧自然乐意。史可法就这样被人设计离开了权力中心,从此朝廷乌烟瘴气。
史可法在军事上也犯了严重错误,他担任总督三军之职,清军入关的是为明朝复仇的旗号,他居然相信了,还想与清军联合剿灭李自成。
多尔衮写信给他,告诉他大军南下要平定江南。史可法的做法实在是可笑,他居然对清军解释弘光政权的合法性,可见他对清军是一点不了解。
他一直对大清抱有幻想,也没有提前做好军事部署。
史可法御下不严,担任督师时,手下高杰、黄德功、刘泽清三位总兵横行霸道,比土匪还要坏,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尸横遍野。
史可法到任,他们原本很紧张,害怕被处罚,后来发现史可法并没有要处置他们,而且是个好说话的人,就开始轻视史可法。
江北的军队没有一个铁腕的统帅,打仗怎么会赢。
1645年,清军南下,兵临扬州,因为史可法认识上的错误,没有充分准备,人员上也没有可用的人才,结果大军一来,还没打,大多数人都选择投降。
总兵李栖凤想劫持史可法,他居然不责问,放走了总兵,并对李栖凤说:“这里是我殉国的地方,你们要求富贵我不管,随你们。”史可法的想法实在可笑。
敌人还未到,内部就分崩离析,4月24日清军攻城,一日扬州就陷落了,史可法要殉国,结果被清军俘虏。
史可法是一个执拗的性子,劝降一点不起作用,他要为大明尽忠,最终他被砍头,脑袋挂在城头。
史可法在关键问题上都犯了错误,加速了弘光王朝的土崩瓦解。
但是史可法被俘后宁死不屈,被后人称颂,他一生为官清廉,身系社稷安危。他的气节还是让后人对他钦佩的。
#史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