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城市文明蓝皮书:全球城市文明发展报告(2023)》。
《全球城市文明发展报告(2023):数字时代的全球城市文明》是关于数字时代背景下全球城市文明发展重点领域、创新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研究报告。本书吸收了相关领域专家的前沿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集合了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2023年度开放性课题的研究成果。
数字时代的来临,标志着数字与人文、数字与产业、数字与生态等方面的融合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这为当下全球城市文明格局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打造城市文明典范,必须关注数字时代的城市发展特征和既有实践经验。《全球城市文明发展报告(2023):数字时代的全球城市文明》旨在对数字与人文、新兴数字产业、数字城市治理与市民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全球城市迈入数字时代的大趋势下,本书关注数字城市建设路径,配合国家数字发展战略和城市文明典范建设,结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和具体的专题报告,并综合世界知名城市发展经验,对数字时代全球城市文明的发展进行前瞻性展望,切实有效地提出政策建议。
全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综述数字时代全球城市文明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发展模式;第二部分为评价篇,结合中国城市实际,提出数字时代中国城市文明典范评价指标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中国城市实践探索研究基础上得出一系列具有引领性、实操性、可复制性的具体指标;第三部分为技术文明篇,全面分析新技术视域下城市文明建设的特征和路径,勾勒数字技术加持下的产业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提出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路径;第四部分为生态创新篇,着眼于生态保护领域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关注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环保的影响;第五部分为案例篇,通过解析国内外城市发展数字文化场景、建构城市形象等方面的有效范例,探讨数字时代打造城市文明典范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数字时代的城市文明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积累了实践经验
蓝皮书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数字时代的城市文明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的文明新形态,这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内涵。城市文明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底蕴,也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最重要的体现,更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有力支撑。
我国很多城市在以往的快速发展中经历过“大拆大建”阶段,导致城市的文明脉络、文化遗产、文化景观、人文地理风貌受到破坏。尽管后续有很多城市投入较多精力进行“修旧如旧”的保护,但也难以恢复原来的文化底蕴和氛围。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媒介技术为城市文明注入全新的时代内涵与技术灵韵,通过文明历史、现代文化和科技发展,多元化彰显城市魅力。
如数字博物馆延伸了传统的“以物为媒”的城市书写方式,辅以“数字码”的场景标配,丰富了有关城市历史记忆的叙事空间和书写逻辑,重构了有关城市文明记忆的数字场景。从这个角度而言,数字时代的城市文明,依托城市历史人文底蕴,利用新兴技术做好城市历史、文明形态与各类空间的保护与传承,制作更多具有人文创意性的城市产品,彰显了城市人文色彩和文明底蕴。
数字技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蓝皮书指出,数字技术的跨界性加速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过程,也拓展了公共服务场景,并逐渐融入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场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数字技术对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推动作用从根本而言就是数字经济的新引擎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力的作用。
关于数字经济,早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首次提到了“数字经济”,在之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是多次强调,从“壮大数字经济”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重点强调,要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的新引擎作用也就是数字技术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数字技术在教育、健康、人社、民政、体育、交通、旅游等领域的赋能,增强城市韧性,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智慧化、便利化、人性化和品质化。
当前,数字技术不断拓展和延伸着智慧便利生活的边界,城市居民从衣食住行到工作生活娱乐消费的方方面面,无一不被数字技术潜移默化地影响,智慧健康、掌上旅游等新业态的出现,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例如数字技术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应用,出现了在线教育、线上医疗等线上服务新业态,为学生和患者打开了上学和就医的“新窗口”,同时使得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更快、更精准、更全面地向乡镇下沉。旅游领域亦是如此,数字技术与旅游的结合,一方面推动了“云旅游”的发展,让“在家看世界”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打开了城市居民旅游的新图景,从传统观光旅游转向沉浸式旅游,让游客全方位参与旅游全过程,提升旅游乐趣。
应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激发城市文化创造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已成为产业创新的重要引擎。数字文化产业正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的新兴产业,不仅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创造力与创新力,更是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城市文明建设要以数字文化产业为引领,借助数字赋能,以优化、融合、渗透的方式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良性发展格局,不断激发城市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首先应强化数字技术运用,继续深化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与协作,加快创意设计、数字艺术、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新业态和全息投影、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发展,充分满足市民个性化、多元化、及时化的文化需求并为其提供高逼真的创新体验,为城市的发展增添发展活力。
其次,不断延展数字文化产业链,加快促进上游、中游、下游各环节新形态的形成,推动文化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传统文化产品供给向IP授权与品牌运作转型升级,提高文化产品的创意性与附加值。
最后,应构建多元化的数字文化创意人才体系。一个城市的文化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创造力,而文化创造力来自人才。在人才方面,应以更大的力度、更优的政策、更包容的氛围、更好的环境做好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爱才方面的文章,系统推进数字文化创意人才体系的形成,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具有创新意识的数字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南方+记者 郭悦
【作者】 郭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