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初,晋宁(今陕西省佳县)城外金兵驻地战俘营。
徐徽言的怒吼划破夜空:“我没有你这种认贼作父的亲戚!
你这个卖身求荣的怕死鬼,不思为国尽忠,反而来替敌人做说客!
快滚!别看我浑身是伤,杀你依然如同碾死个臭虫一般容易!”
金帅亲自劝降:“徐将军,贵国二帝已然成为我国阶下囚,您还为谁死守此地?”
徐徽言一字一顿:“吾为建炎天子(指刚即位的宋高宗)守!”
金帅嗤之以鼻:“我大金铁骑已然南下,您何必自讨苦吃?”
徐徽言勃然大怒:“我恨不得将尔等赶尽杀绝,以死报答太祖太宗!”
金帅以高官厚禄引诱:“您如归顺,我大金可让您世代管辖全陕之地!”
徐徽言怒斥:“我深受国家厚恩,正当以死报国,岂会向你摧眉折腰卑躬屈膝!少废话,来个痛快的!”
金帅恼羞成怒,举起长戟扑向徐徽言......
一、璀璨将星
徐徽言文武双全,器宇轩昂,行为豪爽,“有奇志。”
他在武举考试中力拔头筹,在崇德殿受到宋徽宗亲切召见,成为北宋最后一个武状元。
徐徽言在抗击西夏及契丹战斗中冲锋陷阵,屡建战功,频频升迁,成为一颗闪亮的将星。
他在奉命招抚河西账族(古时北部和西北部少数民族的部属)时,遭到账族乱箭齐发的武装抵抗。
徐徽言大喝一声,单枪匹马“迎战破之”,迅速平定两个重要城池,再立新功。
1125年11月,金兵首次兵分东西两路大举侵犯北宋。
宋军被金兵阻隔在南北两地,数月间音讯隔绝各自为战。
紧急时刻,徐徽言挺身而出,亲率“三十人渡河,一战破之”,打开南北宋军的通讯渠道,彻底扭转战局。
徐徽言凭此奇功,升任晋宁军知府兼岚石路沿边安抚使。
二、收复失地
次年,“金人再犯京师”,徐徽言奉命固守河西。
宋钦宗饮鸩止渴,先将河东、河西两路州府割让给金国,又把河西麟、府、丰三州割让给西夏。
消息传出,“晋宁军民大恐。”河西三州地处宋、辽、西夏三国交界处,是北宋河东路重要屏障,“实秦晋之咽喉,关陕之险要也。”
军民们担心一旦失去河西三州,“晋宁岂能独存!”
徐徽言同样悲愤欲,毅然率兵收复三州,马不停蹄“并取岚、石等州”,与金兵在晋宁一带形成对垒之势。
当时,河东郡县已经全部沦入敌手,生活在金兵铁蹄下的河东百姓日夜盼望朝廷恢复失地。
徐徽言一面与金兵展开神出鬼没的游击战,一面暗中与附近数十万豪强武装联络,志在恢复中原。
三、怒斥降将
徐徽言为收复失地,邀约有姻亲关系的府州(今陕西府谷)名将折可求“夹攻金人。”
折可求被迫降金后,被金帅挟持至晋宁城下,利用姻亲关系招降徐徽言。
徐徽言登上城墙,严词拒绝折可求劝降,以民族大义对他痛加斥责。
折可求被骂得抬不起头:“我们好歹是姻亲,你为何对我如此无情?”
徐徽言拈弓搭箭怒吼:“你对国家无情,我对你还何须有情?非但我无情,我的箭更无情!”
箭似流星射中折可求,折可求负痛逃离。
徐徽言趁势“出兵纵击”,在混战中大显神威,斩杀金帅之子(史称“晋宁之捷”)。
四、英勇就义
徐徽言充分利用“晋宁号天下险”的地理优势,将孤城晋宁打造得如同铜墙铁壁,抵御住金兵数十次冲击。
他还派出精通水性的士卒武装泅渡过黄河,召集逃难隐匿在山谷中的百姓加以训练。
拉起一支数万人的武装,“浮筏西渡,与金人鏖河上,大小数十战”,配合主力守城,给予金兵重大杀伤。
金兵从叛将口中得知“晋宁城军民素来不挖水井,直接从黄河支流引入饮用水”的绝密消息后,立即从四面八方运来各类杂物堵死黄河支流。
晋宁城很快“城中水乏绝”,金兵趁势攻城,守军“以死固守”,连续打退金兵进攻。
守城将士因缺乏饮用水,弹尽粮绝,后继无援,“人人惴忧”,奄奄待毙。
徐徽言为预防城破后守城军械被金兵缴获,传令悉数烧毁。他给哥哥送去遗书:“徽言决心死守孤城报答国恩!”
晋宁两员守将无耻变节,打开外城放进金兵。
徐徽言奋起率部阻截,杀伤无数金兵,无奈退守内城。
他含泪将妻儿子女关在室内,外面堆满干柴,流泪亲手点燃柴堆。
在熊熊火光映照下,徐徽言视死如归“仗剑坐堂上”与将士们诀别:“我是为天子守护国土的大臣,绝不死在敌人之手!”
说完,他拔出佩刀自尽。将士们夺下佩刀时,金兵蜂拥而至,将徐徽言等将士擒获。
徐徽言被俘后,先大义凛然拒绝亲戚劝降,继而怒斥金帅,视死如归。
金帅恼羞成怒,挥舞长戟扑向徐徽言。
#云上春山踏青季#徐徽言披着外衣,“意象自若”,睥睨金帅。
金帅软硬兼施,令人斟酒敬徐徽言。
徐徽言接过酒杯,出其不意扔到金帅脸上:“我堂堂大宋臣子,岂会喝你的脏酒!”
徐徽言宁死不屈“谩骂不已”,使“金人知不可屈,遂射杀之。”
徐徽言英勇就义之日,正是宋高宗在金兵追击下仓皇南渡之时。
宋高宗逃至扬州惊魂甫定,得知徐徽言壮烈死节事迹,“扶几震悼”,悲恸欲绝,高度评价徐徽言以死报国恩的壮举:“临难不屈,忠贯日月!”
徐徽言英勇抗敌,视死如归,充分表现出士可杀不可辱的高尚民族气节。
宋高宗盛赞徐徽言,除了表彰其忠君爱国气节外,主要还是想通过树立这个典型,来激励全国军民同仇敌忾收复河山。
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