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一辈子的读书、思考
一辈子的智慧追寻
读
“现代中国的读书人,已不是古代的国师或王佐,社会不再提供他们立法或执政的机会。没有这种权力与机遇,而又仍然保存这种幻想,还在大谈‘不出如苍生何’,还在期待‘登高一呼,应者影从’,有这种必要吗?换一个角度,我不代表‘人民’,只是一个个体,一个公民,我照样可以发言。但这不是外在的‘社会责任’,而是受良心与道德的支配。因此,我借用了佛家的‘有情’与‘不忍’,强调我之关注国家兴亡,主要是一种人间情怀,而不是‘社会责任’。”——陈平原 《当代中国人文观察》51页
思
24
我倒是觉得,现代的读书人关注国家兴亡,不是一种情怀,而是一种责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古代读书人的情怀和抱负。放在人人平等的现代,这已经是精英论调了。
人自有命,无需他人立命。由他人立命,乃是奴隶的活法。若往圣所言已不适合时代,则继绝学已无意义。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可以做的梦,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我们能保证自己这代人太平无事已经很不错。再者,太平一事,乃众人努力之结果,不是某个英雄就能解决的。所以这种情怀与抱负,在现代社会可休也。
但纵使如此,为什么我们还有必要关注国家兴亡呢?我想根本的原因是对自我负责。
国家的兴亡往往可以左右个人的命运,而个人之努力又可以影响国家的兴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关注国家兴亡。这也便是古人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积极关心国家兴亡,其实也是在为自我张目。我们认为好的东西,总是希望能够扩而充之,使所有人都能如此想、如此做,这样便才能创造一个我眼中理想的世界。有人可能觉得这会造成一个自以为是的世界,但是我们不该夸大个人独特的理智与情感,相反,人类的理智与情感总是相通的,见到弱小被凌辱,总能激起我们的正义感,这不需要多高深的知识,就是诉诸人类的朴素情感。而人类有许多的纷争、矛盾、分歧,其实是人为造成的。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在过分强调时,容易蒙蔽人们的双眼,使人们一叶障目,不见人类普遍的情感与理智。现在,读书人怀着一种人类普遍的情感与理智来关心国家兴亡,便是将自己与自己的同胞勾连起来。
关心国家兴亡,便是通过共同的理想努力,造就理想的国家,最终则可以造就理想的世界。而在理想的国家和世界中,我自己也从中受益。这就是我说关注国家兴亡就是对自我负责的根本原因。这种思想,一首著名的小诗表达得非常好,分享给大家: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一座庄园,
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
无论谁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你而鸣。
- END -
声明:本公众号部分转载图文只为交流分享,感谢原创。如有涉及侵权等问题,请告知,我会及时更正。
▼
读书|思考|感悟
▼
把时间交给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