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新民说》
天底下最为无私最为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童年时期的这首儿歌,道出了妈妈与孩子之间那种纯粹的感情,足以感天动地。
古往今来,母慈子孝的故事有很多,甚至在一些考古发现中,也能够见到类似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现阶段的考古主要是以挖掘和研究古人的墓葬来获得古人的相关资料,并以此为根据对古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推演。
一、古人墓穴中的惊人一幕
中国自古就有入土为安的传统,土葬一直是国人的首要选择。千百年来无数的土葬为后世人留下了大量的墓葬群,不仅留下了无数的宝贵财富,也让许多的人走上了“摸金校尉”的人生旅程,用最卑鄙和最肮脏的手段来获取自己的报酬。很多人的墓葬在盗墓贼的洛阳铲下不复存在,给中华文明带来了十分重大的损失。
在当代社会里面,民间的盗墓活动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很多古人名人的墓室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一些为了经济建设不得不被迁葬的墓穴在考古人员的帮助之下,也得到了十分妥善的处理。考古,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学科,从事考古学的人越来越多,历史上的许多谜团也因此而得到了完美的解答。
但是有时候,也有一些谜团却随着古墓的打开而出现了,它甚至颠覆了人们对于既有的经验,不得不重新自己所认识的历史。
上个世纪90年代的黑龙江齐齐哈尔,一个农民在一个湿地保护区内,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古墓。相关部门在得到报告之后,就组织了一批考古人员对其进行了挖掘。
这座古墓并不大,但是保存的却比较完整。这是一座夫妻墓,墓里面有两副棺材,并排而放。除了棺木之外,墓穴里面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多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考古人员在对这些物品进行研究和测试之后,发现这个古墓属于清晚期,距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考古人员在清空棺木才的物品之后,就找人将两副棺木吊出了地面,随后就打开了棺木的盖子,一个十分震惊的场景顿时出现在考古人员的面前。
二、墓中产子的悲剧
考古人员发现,其中的一个棺材装着一个男子,另一只棺材装着一个女子。
在装着男子的棺材里面,考古人员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之处,只有一副已经干枯的白骨,裹着华丽的衣裳,虽然看上去有些恐怖,但是对于身经百战的考古人员来说,这些都是小儿科。
而在装着女人的棺材里面,考古人员却发现了异样。除了女人自己的尸骨之外,在女子下半身的地方,还躺着一副十分幼小的尸骨。
考古人员看到这一幕,有些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样子的事情呢?考古人员在查阅了当地的相关资料之后,才发现这个墓中的女子是因为难产疼痛而死,并且在死之前,她的孩子尚在腹中。
考古人员在得到这一信息之后,脑补了女子死亡时的画面。女子因为难产十分疼痛,甚至晕厥了过去,而守在女子身边的产婆却误以为女子已经死亡,就安排女子的家属匆匆忙忙埋了这个女子。
哪知道这个女子并没有死去,只是痛晕了而已。当她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处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之中,十分地绝望,但是基于母亲的本能,她在黑暗里面生下了自己的孩子,最终却因为被埋于地下缺氧而死。而棺材中的两具尸骨正好证明了这一点。
考古人员脑补了这样的画面之后,心里面忍不住一阵心酸。墓中产子这样的一个悲剧在古时候并不鲜见,因为那个时代的医疗技术落后,很多女人都在生孩子的时候,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因此才有人说“生孩子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
三、古代女人妊娠时的高死亡率
即便是在现代社会里面,我们还时常能够从电视、网络或者报刊上看到因为产妇死亡,而发生的医疗纠纷。
在古代,女人在生孩子的时候,简直就是在鬼门关走了一趟,无数的女子在生孩子的时候香消玉殒,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而出现这种悲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医疗卫生水平的低下。古时候并没有现代化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产前检查完全是凭借医生或者产婆的经验,一旦出现难产的情况,产妇只有等死。
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是古代的女子结婚都比较早,很多女子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嫁为人妇了。但是古人的生活水平差,人们的身体发育速度远远落后于现代,这些初为人妇的女子身体结构十分地脆弱,完全没有达到生育孩子的标准。
但是古人们并没有这些知识,也没有避孕的常识和习惯,所以导致这些年轻女子在结婚之后不久开始生养小孩,最终的结局就是这些女子在生育小孩的时候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道门槛,而很多的女子并没有好运气幸运地活下来,只能够在痛苦中挣扎着死去。
根据有关数据,古代的产妇死率高达5%-15%,婴儿死亡率高达30%。也就是说,古代的100个产妇中,就有5到15个产妇不能够活着见到自己的孩子。而100个孩子中,就有30个孩子不能够长大成人。这样的现象导致古人的平均寿命十分地短。
小结
对于女人来说,生孩子真的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很多女人在生完孩子之后,才真正成长为一个完整的女人,坚强,自信,有爱心。特别是中国的女人,在成为母亲之后,更容易体现出自己伟大的一面。不论古今,这方面的案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参考资料:《孕妈学堂》、《考古奇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