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航展上一则消息炸了锅:沙特要花百亿美元买美国108架战机,其中还包括48架F-35A。这事儿看着是笔普通军购,可懂行的人都皱起了眉。之前沙特明明对咱们的歼-35E,甚至还有歼-20表现得兴趣十足,怎么突然转头就选了美国货?
虽然中国出口歼-20可能性小,但歼-35E可是敞开卖的,而且性能更好,价格还更有优势。难不成沙特真傻?当然不是!这背后藏着中东地缘政治里最现实的生存法则:选战机从来不是看参数,而是选“靠山”。
很多人觉得沙特弃歼-35E选F-35A,是性能没看上?大错特错。真正的核心原因就一个:沙特的安全体系早跟美国绑死了,换战机等于要换整个“安保系统”,这成本它扛不住。
咱们先看看沙特的家底:家里的战机、坦克、导弹,十有八九是美国造的。这么多年下来,从飞行员训练、零件维修,到弹药补给、指挥系统,全都是按美国的标准建的。
就像你一直用苹果手机,突然换个安卓,不光手机要换,之前的配件、数据都得折腾,更别说沙特这是涉及国家安全的军事体系了。
要是选了歼-35E,意味着啥?得重新建一套训练体系,让飞行员学新操作;得建全新的维修厂,换一批维修师傅;连弹药都得重新采购适配的。这还只是钱的问题,更要命的是政治风险,美国要是不高兴,断了它现有装备的配件和弹药,沙特的国防不就成了摆设?
更关键的是“安全承诺”。咱们能卖先进战机,但没法像美国那样给沙特“兜底”:比如派航母过来镇场子、提供实时情报支持,真出事了还能直接军事介入。对沙特来说,战机是“武器”,而美国提供的是“用武器的底气”,这才是最核心的。
不过,就算美国同意卖F-35A,沙特也别想拿到完整版。因为以色列在这儿卡着脖子呢。这事儿得翻番旧账:沙特买美国战机的历史,就是一部跟以色列“比高低”的血泪史。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沙特买F-15C/D,美国就故意砍了不少性能;2010年买F-15SA,拖了好几年才交付。核心就一条:必须保证以色列空军的质量优势。毕竟美国在中东的核心利益里,以色列的安全是“红线”。
这次买F-35A肯定也一样。美国大概率会给沙特一个“阉割版”:要么电子战能力砍半,要么数据链跟美军不兼容,甚至不能挂某些先进导弹,就是要确保沙特的F-35A打不过以色列的F-35I。
之前美国有网站预测“要拖七年才能交付”,就是这个道理。美国得通过控制性能和交付速度,给沙以军力装个“调节阀”,确保谁也别太强。
那问题来了,沙特之前对歼-20和歼-35E的热情是装的?还真不是装的,但更像是“借题发挥”。用中国战机当筹码,逼美国就范。
要知道,之前美国压根不打算卖F-35给沙特。这时候沙特公开说“我在看中国的歼-35E”,有国家背景的公司甚至还展出沙特涂装的歼-20。这个潜台词就很明显了:我不是非你美国不可,你要是再摆架子,我就找别人了,到时候你在中东少了我这个盟友,损失可就大了。
这招太妙了!一下子就把谈判主动权抢了过来。美国果然慌了,不光愿意卖F-35A,还把之前舍不得卖的F-15EX打包一起卖。所以不管最后买不买歼-35E,沙特都赢了。要么拿到美国的先进战机,要么逼美国松了口,怎么算都不亏。
最后一个问题,基于美国出售F-35的不确定性,沙特借巴基斯坦买歼-35靠谱吗?
有人出主意:能不能让巴基斯坦当“中间商”,间接拿到歼-35的战斗力?理论上这招确实能绕开美国,还不得罪华盛顿,听起来挺美。
巴基斯坦与沙特有军事盟友关系,一旦巴方成规模列装歼-35,在沙特有难之时,当然可以成为“金主”的保镖。不过,这件事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传说。
说到底,沙特选F-35不是看不上歼-35,而是看明白了一个道理:高端武器采购,“谁保护你”比“武器多厉害”更重要。现在的中东,美国还是沙特最靠谱的“安全担保人”,选F-35就是选了这个保障。
这笔百亿美元订单,其实是中东地缘政治的一面镜子:既照出了沙特在美式安全体系下的无奈,也显出了它借大国博弈给自己谋利的精明。而对歼-35来说,这次事件也指明了方向:想在中东打开市场,光有好性能还不够,得有能让客户信服的安全保障体系。这条路,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