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中秋之后到12月左右,都是大闸蟹的提货期。鲜活的大闸蟹不易保存,蟹卡因能够自由选择提货时间和提货地址,又能满足送礼的需求,很受欢迎。但不少消费者发现,本应“随约随提”的蟹卡在实际兑换过程中却困难重重。
近日,黑猫投诉平台有不少关于“蟹卡”的投诉。商家要么发不出货,要么拖延不发,更有甚者拍A发B,导致消费者收到货不对版的商品。往往消费者遇到类似情况需要维权时,更是遭遇商家消失、平台推责的窘迫,维权缘何成为难题?一起来了解。
河北的杨女士今年9月在某二手交易平台购买了蟹卡,她告诉记者,平台蟹卡价格折算单只螃蟹较市场价格有明显优势,也看到有买过的消费者留言说品质不错。
在杨女士犹豫之余,商家进一步解释了螃蟹低价的原因。于是商家的一套“组合拳”下来,杨女士觉得自己确实捡了便宜,就下单买了蟹卡。最终,杨女士没有等来她的螃蟹。
与杨女士提货受阻不同,山东的祝先生虽然顺利收到螃蟹,却遭遇了货不对版的窘境。于是,祝先生马上与商家和平台沟通,结果却让他非常失望。
他告诉记者,计划给家里的长辈送礼,专门选择在大品牌直播间买了蟹卡。蟹卡本该是展现孝心的,最后却给祝先生带来了更大的困扰。
记者以“蟹卡”为关键词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发现,相关投诉有三千多条,其中绝大多数消费者在提货时遇到商家推迟发货或不发货,也有部分消费者虽然收到货却遇到货不对版的情况,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投诉无门,维权无效。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巍认为,消费者遇到维权困难其实存在多方诱因,无论是前期收集相关证据,抑或商家的相关协议,再到最终解释权的归属,无形中抬高了消费者维权的门槛。
朱巍进一步分析,平台不仅是给商家提供经营的场所,同样治理也不能缺位,需要对商家进行监管和约束,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消费者如何才能规避“蟹卡”套路?朱巍建议,消费者需要了解基本的法律规定,最重要的还是要认清:折扣、实惠和高品质很难画上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