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建立汉朝后,开始分封奖励那些为他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萧何获得的封地最多,然而,曹参却对自己未能获得同等奖励感到不满。曹参认为,自己随刘邦南征北战,身上有七十多处伤,功劳应该最大。而萧何从来没有亲自攻占过一个城池,为什么他能被称为第一功臣呢?对此,刘邦解释道:当年我们和项羽作战,很多次都是损失惨重,幸亏萧何及时补充兵员。当军队缺粮时,我还没下命令,他就已经派人送来了军粮。萧何的功劳,不是单纯靠攻下几个城池,而是他为汉朝的建立和千秋基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听完刘邦的话,众人纷纷表示佩服。
确实,萧何对于汉朝的建立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虽然他位高权重,但最终能善终,却是少数的幸运者。令人感到特别的是,萧何比秦始皇还小两岁。秦始皇50岁去世时,萧何才47岁,那时他仍然只是沛县的一个普通县吏。可是在8年后,56岁的萧何,成为了汉朝的第一任丞相。萧何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陈胜起义时,萧何积极劝说沛县县令召回刘邦,联合起来发起革命。后来,县令反悔,萧何便与刘邦合谋,将县令除掉。他深思熟虑,为了避免失败后遭到诛杀,他巧妙地推举刘邦为领袖,让刘邦成为出头的先锋,自己则成了二把手。 楚汉之争历时四年,刘邦奋勇作战,萧何则在关中稳扎稳打,精心经营。他不仅调配粮草,训练士兵,还能补充刘邦阵营中损失的兵员。当刘邦的军队缺少粮食时,萧何总是第一时间送上粮草。项羽手下虽然有范增,但刘邦有张良、陈平等谋士,最关键的还有萧何这个大总管。所以,在楚汉战争中,萧何不仅是刘邦的重要支持者,甚至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人物。 萧何不仅有超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始终站在刘邦的立场上,为刘邦着想。当初,刘邦并没有看重韩信,但萧何却力荐他为重要人物,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萧何的眼光。刘邦统一天下后,开始担心韩信可能会成为威胁,萧何便主动出面,帮助刘邦除去韩信。你或许可以批评萧何不够忠诚,但你无法否认他的聪明才智。即使在楚汉相争最为激烈时,刘邦也曾一度怀疑萧何会不会倒戈,但萧何主动将自己的家眷送到前线,请刘邦代为照料,从此刘邦对他彻底放心。 因此,对于刘邦来说,萧何是他最为得力的助手。萧何不仅了解刘邦的内心,他与刘邦一起奋斗开创汉朝,彼此间有着深厚的信任和默契。与曹参、樊哙等功臣相比,萧何显然是一个层次更高的人物。刘邦称萧何为第一功臣,确实是有其道理的。在刘邦的许多功臣被大肆处置时,萧何选择了自我贬低声名。刘邦看到萧何蓬头垢面,走路也费劲,内心感到非常过意不去,这也是萧何聪明之处。若说汉初的张良谋略多端,那么萧何则是那个洞察世事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