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是小雪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率较高的节气,易诱发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相关疾病。此时节该如何科学养生?福州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吴敏杰副主任医师就此为大家支招。
养生防病重在“藏”
吴敏杰介绍,大自然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律变化。入冬后,人体要顺应节气变化。要避免阳气的损害,首先需注意潜藏。如何“藏”呢?人们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
起居方面,吴敏杰建议保持充足睡眠,不要经常熬夜,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不要受寒。特别是老年人要起得早,不要立马出门,等白天回温后,再出门散步。这个时节要遵循“养阳御寒”的原则,可以多晒太阳,补充阳气,温通经脉。
饮食方面,冬季一般建议多吃黑色的食物。中医认为,冬季需要养肾护肾,而“黑入肾”。因此,可适当多食用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枣、黑木耳等,滋补肝肾,温润脏腑。
“此时进补也有讲究,可以因人而异进补。”吴敏杰介绍,比较瘦弱且手足冷、怕风怕冷的人,可以选择温养气血的食物和药物,例如羊肉、韭菜、胡桃仁、龙眼肉、板栗、鹿茸等,但应注意平时属阴虚火旺或实热体质的人群不宜食用。较胖且口气很重、口干口苦的人,秋冬进补要避免过于滋腻,应该多吃点萝卜、陈皮等以顺气疏导。
值得推荐的是,冬季吃膏方也是冬藏的一个好方式。大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冬季血压别忽视
“小雪时节,寒潮、冷空气频繁来袭,人们可能面临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或同时流行的风险。”吴敏杰介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勤通风,保持居住环境清洁与通风,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来增强体质;科学佩戴口罩,减少与有呼吸道症状人群的密切接触,并做好健康监测,视情况及时就医。
同时,对于有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尽早按照接种程序接种疫苗。儿童、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尤其应注意疫苗接种。
此外,冬季天气寒冷,心血管疾病患者又多了起来。“冬季高血压容易加重。”吴敏杰介绍,冬天血压升高,不仅和天气变冷、血管受刺激收缩有关系,也和冬天食欲增多、活动减少、体重增多有关。所以,进入秋冬季节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若升高,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调整药物。除了检测血压之外,专家建议做好保暖,避免血压因气温波动。冬天,很多人不自觉就吃多了,一定要控制好高油脂、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每天坚持适量运动。老年人以及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如有不适要及时就医。(记者 陈丹 通讯员 陈文艺)
上一篇:福州首创侨智“揭榜挂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