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学生高速滑行后撞上防护网,脖子不敢动,小腿发麻。雪场巡逻队老张立刻喊停了想扶起他的队友。三人花了十分钟,用专业的“滚木式翻身法”才将他安全固定。后经诊断,这是颈椎挫伤伴血肿。医生表示,若当时贸然扶起,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真实案例告诉我们,滑雪运动在带来速度与激情的同时,也伴随着运动风险。正确的现场处理,不是选项,而是避免二次伤害、挽救生命的关键。 本文将基于老张这样的专业人士的经验,为您梳理从预防到急救的黄金法则。
一
警惕!滑雪中最危险的状况:脊柱损伤
老张遇到的情况,正是滑雪中最需要警惕的严重损伤——脊柱与脊髓损伤。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后果极为严重。一旦怀疑伤者颈部或腰部受到剧烈撞击(如高速摔倒、撞击固定物),请务必牢记以下第一原则:
黄金第一原则:切勿贸然移动!
• 错误做法: 立即上前搀扶、抱起或背运伤者。这极易导致骨折的脊柱移位,压迫甚至切断脊髓神经,造成不可逆的瘫痪。
• 正确做法:
1. 冷静安抚: 让伤者保持原地不动,安抚其情绪。
2. 快速判断: 询问伤者感觉,如出现颈部/背部剧痛、肢体麻木、无法活动等情况,强烈提示脊柱损伤。
3. 紧急呼救: 立即联系雪场巡逻队或拨打急救电话,明确说明“怀疑有脊柱损伤”。
只有一种情况例外: 伤者身处极其危险的地点(如雪道中央、可能发生碰撞或雪崩的区域)。此时,应以拖曳腋下的方式,将伤者直线拖动到最近的安全区域,尽量避免扭转或弯曲其头颈部。
二
专业搬运:如何安全转移脊柱损伤者?
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来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他们需要您的协助,正确的搬运方法至关重要,其核心是 “滚木式翻身法” ,即像滚动一根圆木一样,让伤者的头、颈、躯干作为一整体同步移动。
• 颈椎损伤搬运(至少3人):
一人专门负责头部:双手托住伤者头部两侧,用双肘固定自身,保持头部中立位,并给予轻微牵引。
另外两人分别跪于伤者胸背部、腰臀部和下肢旁。
由负责头部的人发令,三人协同用力,将伤者如“滚木”般整体平托至硬质担架(脊柱板)上。
• 固定与转运:
在担架上,用颈托或衣物卷、沙袋固定颈部两侧,防止头部转动。
用宽布带将伤者的胸、腰、膝部固定于担架上。
转运途中需持续监测伤者呼吸和意识。
绝对禁止: “拉车式”搬运(一人抱腋下,一人抬腿),这会造成脊柱的致命扭转。
三
常见滑雪损伤的现场处理(RICE原则)
除了严重的脊柱损伤,滑雪中更常见的是关节和韧带损伤。对于这些情况,请遵循国际通用的RICE原则:
1. R(休息): 立即停止运动,让受伤部位休息,防止加重损伤。
2. I(冰敷): 用毛巾包裹冰袋,对伤处进行冷敷15-20分钟,可收缩血管,减轻肿痛。每隔2-3小时重复一次。
3. C(加压): 使用弹性绷带从远离心脏的一端向近端包扎,施加适当压力以限制肿胀。注意不要包得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4. E(抬高): 将受伤肢体抬高至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促进液体回流,缓解肿胀。
常见损伤应对示例:
• 膝关节扭伤/韧带损伤(最常见): 用RICE原则处理,并用夹板或硬物(如卷起的杂志)临时固定膝关节,然后就医。
• 肩关节脱位: 用三角巾或衣物将前臂悬吊于胸前,固定患侧肩膀,切勿自行复位,应立即就医。
• 手腕骨折/“滑雪者拇指”: 用硬纸板或书本托住手腕和拇指,进行临时固定,然后冰敷并就医。
四
预防胜于治疗:安全滑雪三部曲
享受滑雪乐趣的前提是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极大降低损伤风险。
1. 装备要专业:
头盔是底线: 必须佩戴符合安全标准的头盔,有效预防头部重伤。
雪板需合身: 初学者应选择较短的雪板,更容易控制。确保固定器脱离值调整正确。
护具添保障: 可根据需要佩戴护甲、护臀、护膝等。
2. 热身要充分:
滑雪前进行15-20分钟动态热身,如高抬腿、侧弓步、手臂环绕、关节旋转等,提高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
3. 技术要规范:
学会正确摔倒: 是重要的滑雪技能。摔倒时应顺势侧倒,收拢四肢,避免用手腕直接撑地或强行扭转身体。
量力而行: 选择与自己水平相符的雪道,疲劳时及时休息,避开冰面和拥挤区域。
滑雪安全,始于预防,系于冷静。记住老张的教训:遇事不慌,先判断,不随意移动疑似脊柱损伤的伤者。掌握这些知识,不仅能保护自己,也能在关键时刻为他人提供最关键的帮助。祝您每一次滑雪之旅都安全、尽兴!
终审|李春斌 复审|曲乾 初审|袁小涵
中心医院咨询服务投诉热线
来源|骨关节外科
供稿|沙 淼
编辑|袁小涵
善良 端庄 精医 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