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赛事报名平台,从一线城市的国际马拉松到县城级别的迷你健康跑,密密麻麻的赛事信息让人挑花眼。为了争夺跑者资源,不少赛事甚至把报名费压到了“地板价”——半马100元、全马200元的定价屡见不鲜,有的公益跑更是免费报名。这种“亲民姿态”确实圆了无数普通人的“跑马梦”,但赛事方似乎在另一个环节悄悄把“差价”赚了回来——那就是动辄十几二十元一张的马拉松照片。
跑过马拉松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冲过终点线后第一件事不是拉伸休息,而是掏出手机刷新摄影平台,想看看自己奔跑时的飒爽英姿。可点开相册的瞬间,喜悦往往会被现实浇灭——心仪的照片被巨大的“赛事官方摄影”水印覆盖,人脸模糊到认不出,想要高清无水印版?
单张8元、15元、20元的定价赫然在目,就连2024年上海马拉松这样的白金标赛事,单张照片下载价更是高达30元,要是想打包下载一组照片,花费甚至能超过报名费。更讽刺的是,这些照片的拍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角度刁钻拍到后脑勺,有的构图混乱把垃圾桶当背景,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满是跑者对“高价低质”的吐槽,即便如此,赛事方依然敢标出“天价”,仿佛跑者的每一次摆臂、每一次跨步都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
为什么马拉松照片能卖出“奢侈品价”?本质上是赛事方与摄影机构联手打造的“垄断陷阱”。目前绝大多数马拉松赛事的摄影服务都由独家机构承包,跑者没有第二选择——要么花高价买官方照片,要么只能对着水印照片叹气。
这种垄断地位让摄影机构有恃无恐,既不用比拼服务质量,也不用考虑定价合理性。更可笑的是,他们还为高价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几百个摄影师分布在赛道各节点,后期还要筛选修图。
”可细想一下,这些成本真的需要跑者单张照片买单吗?要知道,赛事方早已向赞助商收取了高额费用,摄影服务本应是赛事配套的“基础服务”,如今却被当成了“额外盈利点”,这无异于把跑者当成了“待割的韭菜”。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这种“高价照片”模式还带着一丝“情感绑架”。对很多跑者来说,马拉松是人生中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可能是第一次挑战全马,可能是为了纪念某个特殊日子,也可能是突破了自己的最好成绩。
赛事方恰恰抓住了这种“情感需求”,知道跑者为了留住这份回忆,大概率会咬牙掏钱。于是,原本应该承载美好回忆的照片,变成了赛事方收割情怀的工具。有跑者吐槽:“报名费花200元觉得值,花15元买张照片却觉得冤——不是付不起这个钱,是这种定价方式太让人不舒服,感觉自己的热情被当成了赚钱的筹码。”
事实上,马拉松赛事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专业的组织、完善的保障和良好的体验,而不是靠“照片溢价”来盈利。看看国外的不少马拉松赛事,要么将高清照片免费开放下载,要么只收取极低的打包费用,反而赢得了跑者的好感和口碑。
国内赛事与其在照片定价上动歪心思,不如好好提升赛事质量——比如优化补给站设置、增加医疗保障人员、改善赛道环境等。毕竟,跑者愿意为优质的赛事体验买单,但绝不会容忍被“薅羊毛”。
当马拉松从“小众运动”变成“全民盛宴”,赛事方更应该回归初心,把重心放在服务跑者上,而不是想方设法从跑者口袋里“捞钱”。
一张小小的马拉松照片,折射出的是赛事运营者的格局——是想做一次“一锤子买卖”,还是想打造一个长久受欢迎的赛事IP?答案不言而喻。希望未来的马拉松赛道上,跑者们不仅能收获汗水与荣耀,更能不用为一张纪念照片而“肉痛”,让每一份奔跑的回忆都能被真诚对待,而非明码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