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为何拒绝加入米歇尔计划,苏联和美国谁更想获得这种结果?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实行杜鲁门主义的重要步骤,又名“欧洲复兴方案”。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该计划的设想。其核心就是由美国出钱,帮助战后的欧洲国家恢复经济。这个计划受到了欧洲国家的欢迎,然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却拒绝加入,斯大林为何会拒绝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呢?
(图)马歇尔计划
显然,这并不仅仅是因为“阵营”不同的问题,在二战期间苏联是接受美国援助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英国。通过美国的“租借法案”,苏联人得到了109亿美元的作战物资和粮食。斯大林也曾经承认,若没有美国的援助,苏联很难战胜希特勒的德国。作为二战中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苏联自然希望继续得到美国的援助,以便快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因此,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苏联并没有理由拒绝类似“租借法案”的“马歇尔计划”。此外,美国人并没有明确的将苏联排除在计划之外,相反,马歇尔在他的演讲中还是十分坦诚地欢迎苏联参与马歇尔计划。
(图)白宫研究马歇尔计划
然而,在1947年6月27日的英法苏三国外长会议上,莫洛托夫却干脆的拒绝了美国人的提案,在巴黎的会议上,他甚至没有提出任何的修改意见,便毅然决然的退出了会议。苏联人给出的原因是无法接受美国提出的条件。那么,美国在“马歇尔计划”中提出了哪些附加条件呢?最核心的条件就是必须与美国签订多边或双边协定,并向美国提供部分战略物资,美国有权监督受援国对美援的使用,此外还包括共同稳定通货、维持有效汇率、降低关税壁垒等。此外,英法两国还极力怂恿苏联加入欧洲一体经济,建立统一的欧洲市场。
(图)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二战中盟友们的热情,实际上却是虚情假意。美国提出的条件,虽然合情理,但却会干涉受援国的部分经济主权;而英法两国的想法更是与推行计划经济的苏联格格不入;而斯大林更有自己的考虑。在斯大林看来,“马歇尔计划”是美国转嫁危机的手段,目的是将欧洲各国置于美国的经济和政治控制之下,甚至通过这项计划达到干涉欧洲国家内政的目的。而这个计划的最终目的就是纠集包括西德在内的西欧国家对抗东欧。在退出“马歇尔计划”后不久,斯大林便推出了“莫洛托夫计划”,这也是后来建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的雏形。
(图)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
实际上,美英法等国虽然热情的邀请苏联加入马歇尔计划,但苏联拒绝加入却是他们想要的结果。正如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讲话中所表示的一样,美国极力反对“极权主义”,他们又如何会真心的希望苏联加入援助计划呢?作为形成冷战格局的最后一步,马歇尔计划从出台之时就注定会将东西欧割裂。而无论是美国的邀请,还是苏联的拒绝,都如同冷战一样,心照不宣,都只不过是外交辞令罢了。而某种意义上,这种结果也是美国与苏联都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