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当中,为何秦国能吞并六国?司马迁的祖先功不可没
创始人
2024-05-21 08:28:22
0

原标题:战国七雄当中,为何秦国能吞并六国?司马迁的祖先功不可没

数百年的春秋战国,最终是秦笑到了最后,兼并了其他诸侯,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而分析原因也不难理解,一个是从公元前350年开始的商鞅变法,从此秦国国力大幅度提升,从而有了雄厚的财力。第二个是秦国运气属实不错,后期接连出了几个明君,秦昭襄王、秦惠文王再到秦始皇嬴政,都是雄才大略之主。

很少有人料到的是,秦之所以能够吞并六国,竟然和《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祖先有着密切的关系,司马错,秦国名将,太史公的八世祖。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底蕴深厚,不然像七雄之一的韩国一样,就算进行了申不害变法,然而毕竟地盘只有那么一点,局限性很高。

而早在公元前623年,秦国第九位国君秦穆公就出兵关西,开辟千里土地,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但对于秦国的危急局面而言,却依然没有改变。

单单从地图上,就不难看出秦国的局限性,秦国的祖先,本来是商纣时期大臣,参与叛乱后被周平王提拔为护卫,允许在边疆铸造城池,并且拥有铁器,除此之外,周天子还将被西戎占据的大量土地赏赐给了秦国,然而这不过是画大饼而已,之后才因为养马有功,才将秦国国君提升到侯的爵位。

秦国要想称雄,首先受到了地理上的限制,作为拱卫周天子的第一道屏障,他们随时随地要面对西戎的威胁,这导致秦国历代国君采取联姻的做法,为此没少受到东方六国的嘲笑。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秦惠文王时期的谋臣,尽管在他任期之内,秦国发展壮大不少,但几乎没有诸侯会将偏远的秦当作逐鹿中原的头号竞争对手,而到了公元前316年,发生了一件决定秦国命运的大事。

当时的秦惠文王,打算扩充土地,将处于中原,势力又比较弱小的韩国当成首要目标,结果南方的巴国和蜀国之间爆发战争,却都找秦国帮忙,秦惠文王又将目光瞄向了蜀国,但是他又担心韩国的偷袭,随后展开了军事会议,群臣之间也是争论不休。“秦惠王欲先伐韩,後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韩袭秦之敝。犹豫未能决。”

其中以丞相张仪为主的一帮人,极力主张攻打韩国,理由也很简单,韩国能够成为进入中原的敲门砖,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大伙纷纷附合,然而司马错却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在他看来,此时的秦军,尚且不能和中原诸侯所对抗,一旦将韩国作为目标,很有可能会被当成众矢之的,不如先将蜀国作为自己的根基,进一步扩充国力,再为将来做打算。

“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

司马错的一番话,打动了秦王,在此之后,他随即被任命为大将,进军蜀国,迫使其投降,秦国国力进一步强盛,在此之后,司马错又于前289年和前280年进攻魏楚,先后攻占了其60座城池。

相比较商鞅白起等人,司马错的存在感并不高,然而正如刘禹锡所写下“将军将秦师,西南奠遐服。”但是司马错提倡秦国占据巴蜀的决策,却成为最妙的一步棋。

巴蜀拥有着大量人口和耕地,为秦国带来了勃勃生机:“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於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馀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而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关。”这一段年代,也正是苏秦佩戴六国相印,组建反秦合纵联盟的时期,巴蜀地区帮助秦抵挡住了十多年的压力,成功拖到了联盟的破灭,正如《华阳国志》所写:“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出蜀道的秦军因此获得了楚国大量土,司马错的功绩的确不能让人忘记。

相关内容

很难找到比这篇,更全的日照...
如果你是首次来日照,网红攻略看的眼花缭乱的,一直搞不明白威海到底应...
2025-08-22 00:44:08
暑期住宿市场展现多元活力:...
2025年暑期旅游市场呈现多元化、深度化特征,酒店与民宿作为住宿两...
2025-08-22 00:42:52
原创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个典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说的是姜维北伐...
2025-08-22 00:37:25

热门资讯

樊振东周冠宇晒照 互关!有着同... 樊振东,这位乒乓球界的超级明星,与F1赛道上的一代骄子周冠宇,近日在社交媒体上互动频繁,引发了一波热...
申花翻译比主教练还激动 训话爆... 申花翻译比主教练还激动 训话爆粗:谁TM不想踢就下来!
董路以《孙子兵法》隔空“指教”... 董路以《孙子兵法》隔空“指教”苏超“十三妹”常州队
长期喝白开水VS长期喝茶,对身...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有些人日常只喝白开水、瓶装水,很少喝茶或饮料,还有些人总觉得白开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