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余晖
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此次会议部署了“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有关举措”。
会议提到,“优先布局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和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
为何要如此重视应用场景?
简单来说,场景就是复杂多变的真实世界,目前它已成为继土地、资本、技术、人才、数据之后的驱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关键要素。如果说技术是“种子”,那场景就是“土壤”——拥有合适的土壤,种子就能长成参天大树。
当前,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但科技创新不能“关起门来做实验”,成果也不能只停留在论文和实验室里。它们必须走进现实场景,在真实的“训练场”中检验自己、迭代升级。只有直面现实中的问题和需求,技术才能不断优化,真正与实体经济融合,最终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体系。
国务院的会议提到,应用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放眼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已成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破解的课题。
政知君注意到,中央已多次对场景应用提出要求。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到,“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前不久对外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提到“完善产业生态,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的天然优势,各地也正把场景创新作为发展新经济、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比如,北京建立了全市应用场景统一发布平台和全流程统筹对接机制,亦庄设立了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广东也正大力拓展应用场景,要求先行先试推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在工业制造、科研服务、商业服务、家庭服务、养老助残等场景的应用示范和推广,以应用牵引技术突破、促进产品迭代。
但挑战同样存在。
目前,我国的场景创新仍主要聚焦少数大场景,公共场景和制造业场景开放不足;智能工厂、智慧家居、自动驾驶等潜在重大场景还在培育阶段。工业场景碎片化问题突出,缺乏系统规划。同时,一些新业态新领域场景开放创新的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建设滞后,数据等新型要素领域场景创新不足,解决数据确权、定价、交易、分配等难点问题的场景创新亟待突破等。此外,部分国家对我AI企业的制裁,也限制了民营企业拓展国际场景的步伐。
10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
注重供需对接,面向产业发展前沿和重大技术攻关需求,优先布局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和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做好场景资源开放、中试验证创新、商业模式探索等工作,促进形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闭环。
这其中,新领域新赛道场景,侧重的是“新”,瞄准的是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相关场景可能包含尽快全面推动自动驾驶在国内的落地”;高价值小切口场景,聚焦的是“精准”,不求大而全,而是精准解决具体痛点;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则重在打破壁垒,推动系统创新。
会议还提到,要用改革创新办法培育更多新场景,推进基础设施和平台等“硬件建设”,做好法规、制度、政策等“软件支撑”,加强部门协同,健全监管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