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李在明比高市早苗更了解特朗普的为人,因此特朗普刚刚落地美国,他立马奉上两份“黄金大礼”,一顶仿制新罗王朝风格的金色王冠和一枚无穷花大勋章,这可把刚刚落地的特朗普给哄迷糊了。
只是,特朗普真的需要韩国这样的“舔狗”吗?高市又会不会因为自己的不周到而感到不安?
王冠与球杆的心理战
相比之下,日本的策略就显得内敛和个人化得多,当特朗普抵达日本时,首相高市早苗送上的礼物,是一套高尔夫用具。但这套用具并不简单,球杆是前首相安倍晋三曾经使用过的,高尔夫球则奢侈地贴上了金箔,球包上还有名将松山英树的亲笔签名。
如果说韩国的礼物是一场宏大的国家级叙事,那么日本的礼物更像是一场朋友间的叙旧。它没有强调国家层面的尊崇,而是试图唤醒特朗普对于“安倍时代”美日特殊关系的个人记忆。这份礼物背后的人情纽带,远比金箔本身更有价值。高市早苗还陪同特朗普去看棒球,甚至公开提议特朗普应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礼物策略,就像两份精心计算过的“心理价签”。韩国的价签标价高昂、场面恢弘,旨在用国家级的符号来满足特朗普的个人喜好,在媒体镜头前营造出一种“被征服”的氛围。而日本的价签则更加精巧,它用私人情谊的延续来构建情感纽带,成本更低,却也更考验默契。
从舆论战的初步赛果来看,韩国的金冠显然比日本的高尔夫球杆更引人注目,李在明在场面上先下一城,赢得了更多的媒体镜头。但谁都明白,这些浮于表面的礼物和姿态,都只是这场交易的“开胃菜”。真正的较量,发生在看不见的谈判桌上,那里摆着的是冰冷的数字和苛刻的条款。
现金与空头支票的对决
特朗普此行的核心诉求,从来不是什么外交纪念品,他想要的是能实实在在振兴美国制造业、为蓝领工人创造就业的投资项目,比如造船、核能或者AI算力中心,这才是他眼中真正的“礼物”。而日韩两国,也为此准备了各自的“财务价签”。
美国向韩国直接提出了要求:对美进行350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面对这个天文数字,韩国最终敲定了一份方案,其中包含了2000亿美元的直接现金投资,以及1500亿美元的造船业合作。这份方案几乎是“投其所好”的典范,大量现金和制造业合作,完美契合了特朗普的诉求。
然而,这份“诚意”的背后是巨大的风险敞口,韩国国内立刻出现了担忧的声音,认为如此大规模的现金流出,可能会掏空国家经济,甚至导致经济崩溃。根据预测,今年的GDP增速已降至1.8%,为近十年新低,而这笔投资可能将韩国的财政赤字推高到GDP的12%。韩国的方案,更像是一场“先付现款、后谈收益”的高风险赌博。
另一边,日本则开出了一张看似更诱人的“支票”,他们公布了价值5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意向。但仔细拆解这份方案,就会发现其中的“虚”与“实”,这5500亿绝大部分并非直接现金,而是集中在能源、AI等领域的意向性项目。
这些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日本的国有银行和发行债券,这将直接增加政府的债务负担。更致命的是合同中的隐藏条款:项目在日方收回成本后,美方将分得90%的巨额利润,而且所有项目的最终决定权都掌握在美方手中。
这意味着,日本可能忙活半天,最后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不仅赚不到钱,甚至还可能被迫转让自己的核心技术。日本的方案,更像是一张加了极高杠杆的“远期支票”,看似慷慨,实则可能让自己沦为“打工人”。在这场被外界形容为“吸血式”的外交压力下,韩国选择了“割肉饲虎”,而日本则选择了“画饼充饥”。
关税优惠券与国家主权
那么,付出了如此高昂的价签后,日韩两国又拿到了什么样的“收据”呢?这笔交易最终的得失,需要从国家层面来衡量。
韩国用巨额的现金承诺,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其出口的汽车关税从25%降至15%,医药品、航空材料等部分商品甚至实现了零关税。这对于以出口为导向的韩国经济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但这份“优惠券”的代价,是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弹。
在首都圈,爆发了“不要国王”的抗议活动。民众担心,总统用国家财富换来的表面风光,最终会变成更高的防务费用分摊和更严苛的贸易规则,而这一切都需要由普通国民来买单。
日本的情况则更为微妙,他们虽然暂时稳住了15%的关税税率,避免了进一步的打击,但这并非一劳永逸。美方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期限:2029年前必须落实投资。这意味着悬在日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并未解除,只是暂时延后了。他们用一张巨大的“空头支票”,换来了一个暂时的喘息期。
无论是韩国的“现金换市场”,还是日本的“画饼保稳定”,两国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境:如何避免对美投资最终演变成一场“单向输血”。特朗普政府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利用盟友的资源来重振美国的制造业,这种做法必然会以牺牲盟友的利益为代价。
始于1953年《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的美韩同盟,近年来因为美国不断增多的要求和韩国国内的质疑声音,已经出现了裂痕。这次的“王冠外交”虽然场面好看,却未能真正弥合这些裂痕。两国都深陷一个危险的博弈:付出的太多,可能拖垮自己;付出的太少,又可能失去美国的庇护。
结语
这场围绕特朗普展开的外交大秀,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商业的本质,礼物的象征意义再华丽,也不如合同上的条款有分量。媒体的镜头再聚焦,也不如银行账户里的数字来得真实,最终衡量这场交易成败的标准,永远是写在纸上的合同和可落地的实际利益。
韩国的金冠在镜头前的确完胜了日本的高尔夫球杆,但这仅仅是这场漫长博弈的第一回合。真正的胜负,取决于谁能在这场代价高昂的“讨好大赛”中,将付出的成本转化为可持续的国家利益,而不是让这份沉重的“价签”最终压垮自己。
观察者网2025-10-29《抵韩第一天获赠“金王冠”、无穷花大勋章,特朗普:我现在就想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