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位朋友在比亚迪4S店对我感慨:“插混技术这么先进,怎么我身边买理想、问界的人反而更多?”这不禁让我思考:技术上的“先进”是否就等于市场中的“胜利”?
纵观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增程车型在中高端市场销量持续领先理想L7、问界M9等增程车月销轻松破万,而同等价位的插混车型难以企及。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插混技术确实更为复杂。它像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全能选手,发动机和电机都可以直接驱动车辆,需要精密的控制系统来协调二者工作。而增程式电动车则简单得多:发动机只发电,不参与驱动,车辆完全由电机驱动。
然而,技术的复杂性并没有为插混带来市场优势。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特别是中高端车主,他们更看重的是车辆能否提供“纯电般的驾驶体验”——平顺、安静、响应迅速,同时没有续航焦虑。增程式电动车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想象一下,当你驾驶增程车时,无论电量充足还是不足,车辆始终由电机驱动,加速线性而安静。而插混车在电量不足时,发动机介入驱动的瞬间,难免会产生噪音和顿挫感,这对于追求舒适驾乘体验的中高端用户来说是明显短板。
使用成本也是消费者考虑的关键因素。增程车结构相对简单,省去了复杂的变速箱等机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插混车两套系统都需要保养,费用自然更高。 对于预算敏感的用户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车企的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也决定了市场表现。理想、问界等品牌将增程车与“家庭豪华SUV”的概念深度绑定,用“冰箱、彩电、大沙发”等直观配置吸引消费者;而不少插混车型仍在宣传“热效率”、“亏电油耗”等专业参数,与普通用户的需求和认知存在距离。
归根结底,增程的胜利是用户思维对工程师思维的胜利。中高端市场的消费者并不那么关心技术路线的“先进”与否,他们更在乎的是产品能否提供舒适、便捷、可靠的体验。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插混技术没有价值。在经常跑高速、充电不便的场景下,插混车依然有其优势[cite:8]。 但随着电池技术和充电设施的进步,城市用车场景成为主流,增程车“城市用电、长途发电”的模式确实更好地满足了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未来,随着固态电池等技术的突破,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可能再次洗牌。但无论如何演变,成功的终将是那些真正理解并满足用户需求的技术和产品,而不仅仅是技术上更复杂或更“先进”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