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名人突然在自己不太了解的领域发表激烈言论时,往往会引发不小的争议,这也常常被称为“翻车”时刻。过去我们看到过许多明星因为口无遮拦而陷入麻烦,但最近,刚刚成功卫冕中国围棋棋圣战三番棋的柯洁,却因为对“少儿编程”发表的言论,意外地获得了很多网友的认同,甚至成为了大家的“代言人”。
最近,柯洁在直播中再次提出了让人意外的观点。他说,“如果我有小孩,我绝对不会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AI”,并认为市面上的大多数儿童AI编程课程其实是“智商税”,对孩子们毫无实际帮助,反而不如先学好语文。这番话引发了广泛讨论,不同于以往,他的这一“暴论”竟然引起了不少共鸣。
中国的家长往往有着强烈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这种心情相信很多千禧一代和E世代的父母都有深刻体会。在千禧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许多人并没有接触过所谓的“培优”课程,但当他们自己成为父母后,E世代的课外兴趣班却变得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K12课程、音乐和体育等项目,少儿编程无疑成为了“新宠”。
尤其是在AI热潮的推动下,一些说法更是加重了家长们的焦虑,例如“未来的文盲就是现在不懂编程的小孩”,“写代码是AI时代必学的技能”,“不能让孩子输在人工智能的起跑线上”等等。这些言论让不少家长急于让孩子接触编程课程,认为这能帮助孩子走在科技前沿。很多家长在这种“多一门技能,多一条路”的想法驱使下,纷纷花费大量金钱为孩子报各种少儿编程班。
很多考研的学生曾经也有类似的想法:遇到困难就转向计算机科学(CS),这似乎成了“捷径”。过去二十年,互联网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互联网行业的成功大多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的,学好计算机就意味着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即使在如今互联网红利逐渐消退、许多大公司频繁裁员的环境下,程序员的高薪依然让人向往。
因此,许多家长希望孩子学编程,想为他们的未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种心态并不难理解。但问题在于,现有的少儿编程课程真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吗?它们真的能为孩子打开通向未来的大门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少儿编程课程提供的只是培养编程思维的一个途径,但孩子能否脱颖而出,成功走在别人前面,其实与少儿编程课程本身关系不大。
事实上,真正有价值的少儿编程课程其实很难商业化。那些能被商业化的课程,往往内容多于形式。比如,苹果公司推出的Swift Playgrounds 4,它是一个面向孩子的编程工具,孩子不需要任何编程知识,就能通过闯关解谜的方式,了解Swift编程语言,并通过互动式教程学习如何构建App。这款工具是免费的,且非常具有教育意义。
麻省理工学院也推出了一款名为Scratch的图形化编程工具,这个工具的界面对很多接触过少儿编程的家长来说并不陌生。事实上,国内很多少儿编程课程都在“白嫖”Scratch的资源。但无论是苹果的Swift Playgrounds 4,还是麻省理工学院的Scratch,二者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免费的。
作为全球知名的机构,苹果和麻省理工学院推出的少儿编程内容自然有其价值,但由于它们的声誉,这些内容很难被商业化。因为它们只能激发孩子对编程的兴趣,却并不能真正培养编程思维。
编程的核心其实是逻辑思维、抽象能力和建模意识,这些能力与数学中的代数紧密相关。对于只接触过基础代数的儿童来说,要理解编程的思维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等到初中开始接触现代抽象代数之后,孩子们才能开始理解编程的基础。也正因此,国家规定1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参加信息学奥赛。
而且,作为互联网精神的遗产,编程领域几乎是唯一一个存在高质量且免费的教程的行业。如果孩子有兴趣学习编程,网络上已经有了大量高质量的资源。一个人如果学不好编程,通常只有两种原因,要么是他不愿意学,要么是他确实缺乏天赋。否则,怎么解释那些自学成才的黑客呢?
尽管商业化的少儿编程机构忽视了大部分孩子并不具备理解抽象思维的能力这一现实,但另一个问题是,能教会孩子编程思维的老师是极为稀缺的。这些老师既要懂编程,又要懂教育。虽然计算机技术的热潮让懂编程的人数量激增,教师这个职业的供给也显得过剩,但同时具备编程思维和教育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却非常罕见。
简单来说,如果这些教育机构真的能找到既懂编程又懂教育的复合型人才来担任教师,那么考虑到人力资源有限,少儿编程课程的费用也必然不会像现在这样低廉。然而,现实中师资水平的不足与理论的高要求之间的差距,导致了少儿编程课程的质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有记者在暗访少儿编程机构后发现,很多机构对老师的要求几乎为零,三个月培训上岗的情况屡见不鲜。毕竟少儿编程机构的薪资并不高,老师想要获得更高收入,往往只能通过推销更多的课程。而这种商业化运作让少儿编程课程变成了形式大于内容,孩子能从中学到编程思维的机会微乎其微。
总结来说,少儿编程课程的图形化编程只是一个引子,如果孩子真的对编程感兴趣,即使不报课,通过自学也能掌握相关知识。但如果孩子对编程没有兴趣,或者天赋不够,那么这些编程课程最多也只能当做打发时间的工具。
不过,柯洁说少儿编程是“智商税中的智商税”也未免太过武断。毕竟有些家长可能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在编程上获得成功,而只是希望他们通过学习编程来避免沉迷游戏,起到一种“替代疗法”的作用,这样一来,少儿编程就不再是“智商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