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公证服务从“减证”迈向“无证”,从“办事”拓展至“解忧”
创新实践暖了群众心坎
近年来,福州市司法局以“三聚三化”举措推进“公证提质增效三年行动”,通过减证便民、创新破题、服务升级,推动公证服务从“减证”迈向“无证”,从“办事”拓展至“解忧”。3年来,全市办理公证68.8万件,福州市公证处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榕e证”智慧品牌入选全省典型经验,一系列创新实践,让公证温度直抵群众心坎。
减证便民: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不用带一堆材料,也不用去上海,在家门口就办好了委托公证!”近日,在榕台胞黄女士给福州市公证处送来一面锦旗,点赞涉台“绿色通道”的高效服务。
此前,黄女士要为父亲办理上海房产过户委托公证。公证员通过政务数据共享在线核验材料,用微信“一对一”指导补件,让她当天就拿到了公证书。
这一便利得益于福州公证“减证便民”的持续推进。全市严格落实司法部证明材料清单,创新“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机制:75岁以上亡故者继承公证实行亲属关系承诺制;5万元以下小额遗产继承免去繁琐证明;50项公证事项中70%的材料可“免提交”;9家公证机构实现法人资格公证等事项“零材料办”。2025年以来,全市已办理“免证办”公证5983件。
福州公证协会还与不动产登记中心推出“继承公证+不动产登记”全流程线上联办服务。群众办完继承公证后,电子公证书即时同步至不动产登记部门,线上就能领取电子产权证,实现“零跑动、零上传”。该服务入选福州首批“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
创新破题:
解“六年僵局”,融“法理情理”
“拖了6年的遗产终于有着落,还修复了亲情,太感谢了!”今年5月,市民王先生拿到《遗产管理人资格公证书》和《继承权公证书》时感慨道。
2019年,王先生的哥哥立下遗嘱,指定他“全权分配”150万元遗产。但因无明确继承人文书,且当时无遗产管理人制度,银行拒付,导致僵局。福州市公证处出具福建省首份《遗产管理人资格公证书》,还组织继承人协商,最终王先生与外甥郭某各继承50%。
在化解家庭矛盾方面,公证调解是“柔性纽带”。今年初,在一起涉及转继承案件中,被继承人子女急需遗产维持生活,却因儿媳与公婆长期断联、继承人范围扩大而陷入困境。公证员上门疏导老人心结,确定其放弃继承的意愿,再分步沟通异地继承人,最终仅用两个多月就让遗产顺利由子女继承,避免了诉讼对家庭的二次伤害。
服务升级:
赋能发展,延伸民生触角
全市公证机构将办证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支持线上预约预受理和“跨省通办”,6项公证事项实现异地办理。
在服务发展方面,公证力量主动靠前。全市公证机构派员入驻征迁一线,提供选房摇号监督、继承公证加急服务;为重要活动提供保全证据公证,保障公平公正;福州市公证处为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提供服务,涉及金额超2亿元;闽江公证处与多家银行合作开拓赋能公证,为企业融资保驾护航。
针对台胞台企,福州打出“服务组合拳”:在台胞台企交流服务中心设受理点;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提供台湾公证书线上核验;公证服务机构与海峡银行合作设法律服务站。2023年以来,全市办理涉台公证2.85万件,让台胞在榕发展更安心。(记者 林春长 通讯员 赖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