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带有“DF-61”字样的毛绒玩具,竟然让花样滑冰赛场引发了国际争议。
这只毛绒玩具本来只是花样滑冰比赛中的一个普通道具,却在2025年10月25日中国杯花样滑冰大奖赛的冰舞比赛结束后,成为了焦点。当时,中国选手任俊霏和邢珈宁在赛后走到等分区,捡起了一个被观众投掷到冰面上的毛绒玩偶,玩偶上标有“DF-61”字样。邢珈宁和教练郑汛玩弄了一下这个毛绒玩具,还模拟了一个飞行的动作,之后,任俊霏将它抱在怀里,等待分数的公布。这样看似平常的礼仪行为,却在三天后引发了国际滑联(ISU)的调查。
这一事件发生在2025年10月25日,中国重庆的花样滑冰大奖赛上。当时,冰舞自由舞表演结束后,任俊霏和邢珈宁像往常一样走到等分区。这时,一只毛绒玩具从观众席飞向冰面。这种抛赠礼物的行为,实际上是花样滑冰赛场上流传多年的传统。观众向赛场投掷毛绒玩具或鲜花,是一种常见的加油方式,这些物品通常是柔软的,既不会损坏冰面,也不会对选手的安全造成威胁。
但这次投掷的玩偶标有“DF-61”字样,这个数字和字母代表的是中国最近一次阅兵中首次公开的“DF-61”新型陆基洲际弹道导弹。自从这款导弹亮相以来,广受中国民众欢迎,也出现了许多相关的文创产品。而选手和教练短暂摆弄这个玩偶后,任俊霏把它抱在怀里,等待分数的公布。所有这些看起来都符合花滑赛场的惯例和礼仪。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小的玩偶竟会在接下来的几天引发一场国际风波。
10月28日,美国美联社报道了国际滑联决定就这一“导弹玩具事件”展开调查的消息。国际滑联在10月26日通过邮件确认,已经注意到观众向赛场投掷了一个“不当的”毛绒玩具,并且该玩具被选手捡起。国际滑联表示对此事件感到遗憾,并将进行进一步调查。于是,这起本来只是小小的玩偶事件,迅速升级为国际体育组织的调查案件。
英国《卫报》甚至以“持有导弹玩具的中国冰舞选手成为调查对象”为标题,刊登了相关报道。国际滑联的调查重点是评估选手的行为是否违反了有关运动员在比赛期间行为的规定,特别是是否涉及展示可能带有政治或军事象征意义的物品。
这只引发争议的毛绒玩具,形状与“DF-61”导弹相似。自这款导弹在中国九三阅兵中首次亮相以来,它得到了广泛的民间关注,并且有许多人购买了相关的文创商品。观众向选手投掷毛绒玩具或鲜花,是花滑比赛上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这种互动方式并非偶然,它体现了观众对选手精彩表现的认可和赞扬。而这种行为,也早已成为花滑赛场的一种礼仪。
花滑比赛中有明确的规则:只有比赛结束后,观众才可以投掷礼物到冰面,且严禁在比赛过程中进行,以免干扰运动员的表现。此外,投掷的礼物必须是柔软的,毛绒玩具和鲜花通常是首选,而且需要用透明纸包装好,以免对冰面和选手的安全造成影响。就中国杯花滑赛场的情况来看,选手和观众的行为看似完全符合这些规定和传统。
然而,事件曝光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网友和媒体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些外国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表达了不满,甚至提出要求“让选手退出奥运”的极端言论,并向国际滑联投诉,推动事件升级。多个外媒的评论区里,有一些外国网民将这件事情上升为“公开的核威胁”。而中国的花滑迷则认为,这种反应有些过度敏感,认为这只是观众送出的普通纪念品,选手们的行为并没有恶意,不应当被过度解读。
大多数中国网民则认为,将“DF-61”导弹造型的可爱玩偶送给中国选手,是观众对选手精彩表现的赞赏,并且这种行为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政治立场,导致了对同一个符号的完全不同的解读和反应。
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一起关于毛绒玩具的小争议,但背后却深藏着体育与政治之间长期复杂的关系。体育作为全球性的社会文化活动,虽然很难完全与政治、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等因素脱钩,但如果把这样一个小细节过度放大并恶意解读,无疑是在将体育竞技带入政治漩涡。这样的做法,常常引发人们的疑问,是否背后有着针对中国选手的情绪。将一个普通的纪念品事件政治化,不仅不符合客观事实,也违背了体育精神。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在回答记者关于美国夸大“中国军事威胁论”的问题时指出,拉美和加勒比的人民非常清楚,炒作“中国威胁”的虚假叙事在这些地区并没有市场。同样,某些势力在东盟峰会上也曾试图通过夸大南海问题来煽动分裂认知,这种做法并非中立报道,而是一种蓄意操控的叙事。
目前,国际滑联的调查仍在进行,而中国选手们则继续为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做准备。赛场上,那些被观众投掷到冰面上的毛绒玩具,依旧安静地等待着选手们的捡拾。
在体育赛场上,这个小小的毛绒玩具似乎投射出了一个巨大的影子。当体育被赋予了太多场外的政治期待时,我们或许已经忘记了,这本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玩具,而体育,始终应该是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