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建立之初的政治环境非常复杂的。地方上有诸多的异姓诸侯王,中央又发生了诸吕之乱,直到铲除吕氏之后,朝堂才稳定下来,出现了后来的文景之治。
其中的文就是汉文帝刘恒,他本想做个逍遥的诸侯王,却被推上了皇位。但是他却依靠自己的能力站稳了脚跟,开创了汉朝的第一个大治,他是怎么做到呢?难道汉文帝真是一个心机深沉,诡计多端的人?
薄姬靠闺蜜得到临幸,生下刘恒
刘恒的母亲薄姬,早年是楚汉争霸时期魏王魏豹的妾氏。后来韩信和曹参灭了魏国,因为薄姬颇有姿色,被刘邦看中,收入到后宫。
刘邦的后宫妃子很多,薄姬一直没有得到临幸。不过幸运的是薄姬有两个好闺蜜:管夫人、赵子儿。
薄姬年少的时候,就跟管夫人、赵子儿非常要好,三人约定如果有人发达了,不要忘记另外两人。这就是女版的“苟富贵,勿相忘”吧。
管夫人、赵子儿两位也在刘邦的后宫中,并且得到了宠幸,还能经常见到刘邦。两人在侍奉刘邦的时候,就用开玩笑的口气说起了当年的事情。
刘邦听了很好奇,就详细了解了约定的来龙去脉。听完之后,刘邦非常怜惜薄姬,并且对薄姬又有了好奇心,于是召薄姬侍寝。
薄姬见到刘邦后,对刘邦说她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苍龙盘坐在她的肚子上。
刘邦肯定是不相信的,但他肯定也没有嗤之以鼻,而是对薄姬说:这是显贵的吉兆,让我为你促成好事。
薄姬侍寝完刘邦,还真就怀孕了,并且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刘恒。
被封代王,休养生息
薄姬被刘邦临幸过后,就基本没怎么见刘邦了。属于不被长期宠爱的那种。
刘恒在八岁的时候被册封为代王,王都在现在的山西太原。薄姬由于长期独守空房,在激烈的后宫争斗中,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吕后觉得薄姬不会影响到她。
刘恒在被封为代王的第二年,刘邦去世,由于不受宠,薄姬被允许出宫到代地做王太后,一起来的还有薄姬的弟弟薄昭。
刘恒就这样做代王做了十五年,这十五年里,刘恒的政策是休养生息,也就是不折腾,而他自己也恭俭节约,于是代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刘恒也学习了如何治理国家和管理官员,这对他以后成为皇帝后站稳脚跟帮助很大。
天降皇位,小心谨慎,徐徐推进
如果没有诸吕之乱,或许刘恒只能安安稳稳做一个诸侯王,没准还会被卷入七国之乱。但由于吕后一顿操作猛如虎,让自己儿子刘盈的后代都变得不明不白。
陈平和周勃平定诸吕之乱以后,认为吕后立的皇帝刘弘不是汉惠帝刘盈的后代,皇位继承不合法理。于是在诸侯王中寻找,最终群臣挑选了宽厚仁慈、名声非常好的代王刘恒。并派人去迎接他到长安来做皇帝。
刘恒在见到使者以后,并没有表现的特别的高兴,相反他非常的怀疑和担忧。一方面他觉得这是天上掉馅饼,到底是不是真的,另外一方面如果是真的,那么他能控制的了政局吗?
此时的刘恒做代王20年,已经有了自己的班底,大臣们的意见也各不相同,有的不建议去,有的则建议要接受。刘恒也拿不定主意,
最终刘恒把决定权交给了上天,他请了占卜师来占卜,解读的结果是吉兆,于是刘恒决定到长安当皇帝。
虽说做了决定,但刘恒依然很谨慎,步步为营。先是派舅舅薄昭到长安打探虚实,当然也有提前布局的意思。
距离长安还有50里的时候,刘恒停留下来,派宋昌先进城探路,到达渭桥的时候,宋昌发现丞相以下的官员都来迎接刘恒。于是返回报告刘恒。
刘恒这才起身到达渭桥,大臣们都跪下迎接,刘恒也是辞让。
太尉周勃还想独占拥立之功,想跟刘恒单独对话。而刘恒非常沉着,表示王者是无私的。周勃这才献上玉玺。
刘恒也没有接,而是表示到了长安再说。到了长安以后,经过五次的辞让,最终刘恒接受了拥立,成为了天子。
刘恒仅带了六名大臣来到长安,但这些都是他的心腹,而且他很好的利用了同姓诸侯王的力量。让刘兴居清理宫掖,确保万无一失,才住进了未央宫。
刘恒任命心腹宋昌、张武为卫将军和郎中令,负责守卫皇宫、京城。这样能保障自己的安全。其次是赏赐功臣,对拥立自己的大臣们重赏,同时为被吕后迫害的大臣平反,对于开国功臣们也进行了赏赐,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巩固了自己的皇位。
在大棒加甜枣的政策下,刘恒逐渐坐稳皇位。采取休养生息和无为而治,从而让老百姓继续能够安稳的生活,再加上汉文帝自己非常的节俭,这才开创了文景之治。
对刘恒来说,皇位的确是天上掉馅饼,但最关键是刘恒能够把握的住。刘恒有自己的班底,有治理诸侯国的经验,能够看透政治格局,一出手就直击命门。再加上他非常的谨慎,这才让刘恒坐稳了皇位。
这是刘恒的能力,换成其他人,或许会出现权臣当道,诸侯作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