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蓝裕文化,好内容不容错过 ✦
背景:
最近,某百亿规模的企业向我们展示了其投资十亿打造的酒庄旅游项目 —— 可令人费解的是,项目为何始终无人问津?
为吸引客流,他们不仅动用资源、耗费重金,邀请北大、清华等知名商学院的 EMBA 学员到酒庄参观交流,每次接待数十人;可这些学员大多只是免费体验吃喝,既不购买单瓶酒,也不预订桶装或坛装酒,几乎没有实际消费。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个酒庄旅游项目并非仓促打造 —— 它由世界知名设计集团操刀,单设计费用就超千万元。即便如此,项目依旧没能吸引到游客。
除了针对 EMBA 学员的推广,他们还邀请公司的产业链合作商务客户到访。这些客户虽对品酒、用餐的体验反馈良好,却仅会为顾全情面象征性购买少量酒品,后续再无复购行为,无法形成稳定消费群体。
从区位来看,酒庄本应具备先天优势 —— 它地处京津冀地区的一个知名热门旅游目的地,该区域每年能迎来超 300 万来自一线大城市的优质度假人群。但即便坐拥这样的客流基础,酒庄的参观人数仍持续下滑,一年比一年少。尤其是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整个假期的到访人数甚至不足 500 人,经营现状堪忧。
总经理告诉我们,他们的酒庄有吃有喝、有购物,环境良好,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可为何还是没人来?蓝裕工业旅游团队也曾背着手,跟着业主走了一圈,全程坐怀不乱、清心寡欲。看着豪华的酒庄装修、世界级的酿酒、灌装、检测设备,以及一堆世界顶级的橡木桶,墙上还挂满了无数的获奖证书和名人合影,我们酒旅团队和游客的感受一样:这一切和消费者没有任何共情、共融,酒庄与游客也无法实现共赢。年轻的导游机械地背诵着导游词,讲述着几千年的酿酒故事。蓝裕工业旅游团队的伙伴们看完之后,陷入了沉思 —— 这何尝不是众多中国酒庄的通病:千庄一面,互相拷贝。
原因如下:
时代在变化,酒庄却不变。酒庄旅游的模式仍停留在 “背诵式讲解、看八年前的展板、听年轻导游毫无情感的故事、隔着玻璃看冰冷的酿酒设备、走别人走了十年的参观线路、品让人浑身哆嗦难以下咽的酒、买司空见惯的流通酒”,毫无特色可言。
酒庄工业旅游属于专业的服务行业,世界主题旅游翘楚如迪士尼、环球影城,都是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变,而中国的好多酒庄、酒厂,却十年不变,妄图以不变应万变。酒庄其实可以在传统的酒文化展示中加入更多互动和沉浸式元素,比如设置酿酒体验区,让游客自己参与一些简单的酿酒或调酒过程;结合 AR/VR 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验从葡萄种植到酿酒的全过程。此外,定期更新展览内容和主题,跟随节令或节日推出特别的展览活动,也能有效提升项目的新鲜感。
市场在变化。原来白酒流行 53 度酱酒,葡萄酒流行波尔多风格的浓重饱满高单宁葡萄酒;现在世界变了,白酒流行低度款,葡萄酒则流行干白、低度及无醇类型。旅游市场也在变,沉浸式、互动性强且花费少的工业旅游,已成为 2025 年的爆棚项目。
人变了。年轻消费者不喜欢导游 “灌输式” 讲故事,也不喜欢看千厂一面、千庄一面的老生常谈项目 —— 既不动手、也不动口,只被 “投喂” 一两杯难以下咽的小酒。不是游客不想去、不愿意去,而是酒庄的项目需要更新调整:不要按酒厂董事长的个人意见去做,而应该按照市场的真实需求去调整。
酒厂旅游项目的趋势变了。现在好多有创新意识的酒庄、酒厂,会主动调整项目形式,加入互动式体验,比如现场制作调酒的项目,大受欢迎;能供游客拍照打卡的项目特别受欢迎;能让游客沉浸式参与、有现场演艺的项目,也广受青睐。
旅游产品的偏好变了。价格低、性价比高、有特色的伴手礼,更受消费者欢迎;而价格贵、性价比不高、没有特色且物流不方便的产品,大家则不喜欢。
不知道您的酒庄旅游是否存在上述通病,是否需要升级改造?欢迎一起探讨。
-END-
关键词:蓝裕文化,酒庄设计,博物馆设计,展馆设计,工业游设计,工业旅游设计,文化产业园设计,特色工业园设计,特色文旅小镇设计,酒厂游设计,回厂游设计,酒体验设计,白酒营销策划,体验店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环境设计。
声明:本文图片部分由AI生成,部分来源于“公共网络”由蓝裕文化编辑整理我们未能找到出处,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