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这么多年,发现能把跑步坚持下来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时间观念很强!
他们总能把时间安排得很好,约跑很少迟到,再忙也能挤出时间跑步……
这绝对不是个例,而是绝大多数跑友的一个共同点,因为:
身体习惯的养成
由于长时间的跑步,他们身体已经对时间非常敏感,建立好了铁打不动的生物钟。
他们会在每天固定时间自然醒来,在固定的时间开始跑步,晚上10点准时入睡……
他们对时间把握得非常准确,几点就是几点,从不拖拖拉拉……
他们把时间的概念融入到了身体中,和生活节奏形成了微妙的共生,他们能够非常有效地利用时间,产出更多的价值。
参加比赛的磨练
如果你曾参加过马拉松比赛,一定对时间管理得很到位。
比赛日的体验,是跑者时间观念的最佳训练营。要想在7:30准时起跑,你需要5:00起床,5:30用餐,6:00出发,6:30存包,7:00热身...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分秒必争。
这种“赛事思维”会渗透到跑者的日常生活中。经历过存包的恐慌,体会过检录的紧张,起跑线上的匆忙……,跑者才会在日常生活中也变得守时。
每一次比赛的准备都是一场关于时间管理的实战演练,而跑者每年要经历多次这样的演练。久而久之,守时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成为深入骨髓的习惯。
极致效率的追求
对于业余跑者而言,时间是奢侈品。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庭责任之间,跑步时间需要“挤”出来。
于是,跑者成为了效率的极致追求者。他们为了节约早上的时间,睡前会提前准备好所有的装备;会在起床后,精确计算换装、跑步、洗澡、吃饭、送孩子的每一分钟。
这种“挤时间”的习惯,让跑者形成了独特的时间观。他们不会说“我没时间跑步”,而是会说“我没有安排好时间”。
因为真正热爱跑步的人都知道,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这种对效率的追求,自然会延伸到工作和生活中,让跑者成为同事眼中“特别靠谱”的那个人。
跑步文化的熏陶
加入一个跑团,你会立刻感受到时间文化的冲击。约好6:00集合,5:55已经大部分人到场,5:59开始热身,6:00准时出发。没有人会迟到,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同样宝贵。
跑步文化是一种自律的文化,而守时是这种文化最基本的体现。在跑团中,迟到不仅是对组织者的不尊重,更是对所有准时到达跑友的不尊重。
这种集体守时的环境,会深刻影响其中的每一个成员。
刚开始可能只是迫于群体压力而准时,久而久之却内化为个人习惯。
许多跑友发现,加入跑团后不仅跑步水平提高了,连生活和工作都变得更有条理。
带来的心智改变
长期坚持跑步,本质上是一场心智的修炼。能够日复一日战胜惰性、按时训练的人,必然也培养出了强大的自控力。
这种自控力会自然延伸到生活中,他们学会了区分重要和紧急的事情,能够为了长期目标而放弃短期享乐,形成了“先做该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的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让跑者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跑步赋予的哲学
跑步人的强时间观念,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仅是为了跑步本身,更是跑步这项运动馈赠给跑者的一种宝贵的生活哲学:尊重时间,就是尊重自己的目标和生命。
当你看到跑者总是很守时,计划性很强,这绝对不是巧合,而是他“跑者”身份的一个自然外显。
跑步塑造的不仅是强壮的身体,更是自律的品格。
所以,如果你也想成为时间的主人,或许可以从明天早晨的第一次准时跑步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