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1日的夜晚,福建平潭县的牛山岛附近,海面笼罩在浓雾之中,能见度极差。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美国潜艇“皇后鱼”号正在执行巡逻任务。舰长拉福林心中充满了不安,特别是他中午收到的情报提到,以色列战舰的行动可能会引发日本的报复。拉福林变得格外警觉,密切留意周围的动静。
果不其然,约在晚上10点,潜艇的声呐系统捕捉到了一个疑似日本战舰的信号。经过确认,拉福林得知敌舰距离大约1100米,他毫不犹豫地发射了四枚鱼雷。十分钟后,当“皇后鱼”号前往调查结果时,舰员们震惊地发现,他们击沉的竟不是日本战舰,而是一艘载有超过2000名乘客的商船——“阿波丸”号。 这一事件震动了全世界。日本政府愤怒要求美国赔偿,而美国也同意了这个请求。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战后日本政府放弃了赔偿要求,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阿波丸”号并非一艘普通的商船,它背负着一个惊人的秘密。1943年,日本建造了五艘巨型轮船,其中四艘被改造成了轻型航母,而唯一未被改造的船便是“阿波丸”号。该船全长154.9米,重量达11249吨,本应参与战斗,但却被用来运送物资,这一使用方式显得有些浪费。 自“阿波丸”号投入使用以来,它一直为日本军队运送军需物资,尽管多次遭到美军鱼雷袭击,但凭借强大的结构,它屡次奇迹般地幸免于难,甚至被日本人称为“不沉之舰”。然而,随着太平洋战争的深入,日本占领了大量东南亚地区,俘虏了近17万盟军士兵,其中包括15000名美国士兵。为了确保这些战俘的安全,美国通过瑞士与日本展开谈判,商议向战俘提供救援物资。 为了避免日本掩护敌军,美方提出了多个条件,要求救援船只去除武器、标明白十字标志,并点亮航行灯,以便区分。日本政府同意了这些要求,1945年2月17日,“阿波丸”号从日本出发,装载大量救援物资,前往东南亚。 然而,事态远比表面复杂。随着日本战局恶化,驻扎在东南亚的日本士兵急于回国。由于“阿波丸”号被允许载运伤兵,数以千计的日本人争先恐后地挤上了船,最终船舱超载。虽然该船设计载客量为236人,但实际载客人数却高达2009人,导致船只变得异常拥挤,甲板上也挤满了人。 1945年4月1日,“阿波丸”号从东南亚返回,在进入牛山海域时已经是深夜,浓雾弥漫,视线几乎为零。但令人奇怪的是,“阿波丸”号并未开启航行灯,仍以接近正常航速前进。美军潜艇“皇后鱼”号的舰长拉福林报告称,这艘船的航行速度非常快,而且航线接近中国沿海,正是日本潜艇常用的路线。结合当天上午收到的关于日本水雷攻击的信息,他认为“阿波丸”号可能会对美国潜艇发动攻击。于是,拉福林决定先发制人,立即发射了鱼雷。几声巨响之后,“阿波丸”号沉入海底。接下来的调查显示,美国舰员发现了一片油污覆盖的区域,而唯一的幸存者——下田勘一郎被成功救起。尽管海水中还有其他日本幸存者,他们却拒绝接受美方的救援绳,选择与船共沉。 事后,下田勘一郎的叙述让拉福林意识到自己误击的并非军舰,而是商用船。但事情已经发生,他只得向上级报告。几个月后,日本政府提出了高额赔偿要求,要求美国支付2亿日元赔偿,并为遇难者提供一艘与“阿波丸”号相同规格的船只。美国表面同意,但并未立即履行。最终,日本宣布放弃赔偿要求,并自行负责所有善后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公布的遇难者名单中仅有2003人,遗漏了5名遇难者,且没有详细列出具体损失。 这一系列异常的举动引发了广泛猜测。最流行的说法是,“阿波丸”号上可能秘密运输了大量黄金。美国情报部门曾指出,这艘船一到东南亚就进入了严格的保密状态,船只的货物装卸都是在夜间进行的,这显然与一般的救援物资运输不符。负责装载的日本人也透露,船上的货物非常沉重,导致船只吃水较深。有卡车司机回忆称,船上曾装载过大量金条、钻石和其他贵重物品。 根据后来的调查,有人推测“阿波丸”号运载了3000吨锡、2000吨钨、2000吨橡胶、6000吨军火、飞机零部件,此外还有40吨黄金和15万吨工业钻石。其中还包括一些珍贵物品,比如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这些物资本应顺利返回日本,但“皇后鱼”号的鱼雷彻底打乱了这一计划。 令人费解的是,唯一的幸存者下田勘一郎透露,“阿波丸”号从新加坡港口开始就一直被美军飞机监视,直到它沉没。至于“皇后鱼”号是否故意攻击这艘船,至今仍无定论。 多年来,“阿波丸”号的秘密始终没有完全揭开,尤其是关于40吨黄金的去向。1977年,针对“阿波丸”号的打捞行动正式开始。经过三年的努力,600多名潜水员参与了3604次潜水作业,最终成功打捞出9800吨物资,其中包括3000多吨锡、橡胶和票券等,但黄金却依旧没有踪影。 尽管黄金始终未能找到,一些历史学者仍认为,黄金可能早已被美国提前打捞。也有猜测认为,日本早已将黄金转移,只把“阿波丸”号作为掩护。然而,无论这些猜测如何,直到今天,“阿波丸”号的谜团依然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