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近提出了一项加沙战争停火与重建的框架协议,目前推进的速度相当快。这个计划的核心推动者是特朗普自己,得到了约旦、埃及、卡塔尔等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支持,甚至连一向反对巴勒斯坦建国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与特朗普会面时也同意了这个计划。
看似顺利的背后,实际上有不少复杂的因素。特朗普要求哈马斯在三到四天内作出回应,否则战争将继续。起初,这个协议似乎是新提案,但实际上它与拜登一年前提出的方案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过去一年里加沙的情况更加惨烈:成千上万的平民死伤,家园被毁,粮食匮乏,甚至有人被困在地下隧道中无法脱身。
拜登当时的方案因为以色列右翼的压力,要求不断增加条件,最后不了了之。如今特朗普的强硬态度使得这个协议能得到推进,他首次对以色列施加压力,要求结束战争,大家都不敢硬顶他,毕竟谁也不愿意像今年2月泽连斯基在白宫时那样受辱。
不过,协议能否持续推进,仍然难以预测。内塔尼亚胡在离开华盛顿时,悄悄地用希伯来语对国内表示,他绝对不同意巴勒斯坦建国,“协议里没提,我们会用武力阻止”。他甚至表示特朗普也同意这一点,这显示他面对国内右翼压力时,言辞可以两面讨好。
协议中提到,等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改革完成后,“或许能为巴勒斯坦自决和建国创造条件”。这句话的模糊性引发了欧美方面对“两国方案”的期待,但以色列右翼却强烈反对,认为根本无法接受。以色列的主流反对党支持这个协议,但内塔尼亚胡的执政联盟中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则大力反对。
这些极端主义者曾支持今年年初特朗普提出的“里维埃拉计划”,该计划希望将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全部驱逐出去,换上犹太定居者。而新协议明确表示,不会强迫任何巴勒斯坦人离开,这对这些极右翼人士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以色列极右翼的本·格维尔甚至直言此计划“充满危险,漏洞百出”。
即使哈马斯同意了这个协议,内塔尼亚胡也可能通过利用协议中的模糊条款拖延谈判,最终将责任推给哈马斯。更重要的是,协议中为以色列设置了许多否决机制,任何一步行动都可以由以色列阻止,这根本不像是平等的和平谈判。
协议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细节。它只是给出了一个以色列撤军的大致路线图,但具体如何执行、谁来监督、重建资金如何分配等关键问题都没有说明。没有细节的协议就像一张空白纸,怎么可能带来长期的和平?毕竟,过去缺乏细节的协议,最终都未能成功。
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外长们虽然积极发表声明,表示相信这个协议能促使以色列撤军、重建加沙,并推动“两国方案”的进程,甚至暗指国际法院此前的裁决,认为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领土是违法的。然而,内塔尼亚胡却认为协议能让以色列“打赢哈马斯”,并继续否认巴勒斯坦在约旦河和地中海之间有任何权利。
同一份协议,不同的人解读出完全不同的意义,这使得谈判的基础就不稳固。目前,加沙仍然在遭受以色列军队的进攻,情况并未因为协议而有所缓解。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最新数据显示,加沙的粮食安全已达到“灾难性”级别,约110万人面临极度饥饿,医院几乎瘫痪,100家医院中仅有5家能够勉强运转。
协议虽然喊着要停火和重建,但以色列军方却表示已经摧毁了哈马斯的地下网络,战争并未停止。这份协议到底有何实际作用?很难说。
再看历史,过去的无细节协议几乎都失败了。1993年的《奥斯陆协议》虽然提出了“两国方案”,但对于耶路撒冷的归属、定居点问题等都没有明确说明,最终不了了之。而且自那时以来,以色列的定居点数量从120个增加到270多个,矛盾更加激化。
2021年的巴以停火协议也是一样,没有监督机制,仅仅10个月后,由于以色列加强对东耶路撒冷的管控,冲突再次爆发。
哈马斯的态度也是关键。此前,哈马斯明确表示,停火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以色列撤军、释放所有巴勒斯坦囚犯、提供重建资金。然而,特朗普的协议并未涉及撤军和释放囚犯的问题,哈马斯会接受这样的协议吗?即使哈马斯同意了,内塔尼亚胡也未必会执行。
内塔尼亚胡过去一贯使用拖延战术,这次协议的模糊性更是给了他借口拖延谈判,最终可能把责任推给哈马斯。毕竟,为了稳住国内极端右翼的支持,他不可能真正为了协议而得罪自己人。
特朗普的这个协议,表面上看热闹,实则更多是一场外交宣传,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和平方案远未到来。内塔尼亚胡的双重态度、极右翼的反对、哈马斯未被满足的诉求以及百年冲突积累的深层矛盾,都是难以绕过的障碍。
要想真正结束加沙的苦难,光靠施压和模糊的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建国权利、撤军等关键问题明文写清,还得承认国际法院的裁决。否则,这个协议无法长久,战火恐怕仍将继续。
下一篇:伊朗罕见公开地下导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