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电视画质的黄金法则,始终围绕着对比度与色域这两个基本点展开。在对比度方面,以TCL万象分区为代表的精细控光技术已臻化境,将画面的明暗层次感渲染得淋漓尽致。然而,在色彩表现领域,色域宽度却仿佛遭遇了一堵无形的墙,自量子点技术应用后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后续十年里,进展微乎其微,成为了制约画质全面提升的最大障碍,也是所有电视厂商技术攻坚的焦点。
转折点发生在2025年9月。TCL发布的旗舰电视X11L,凭借其创新的SQD-Mini LED技术,一举实现了100% BT.2020全局高色域覆盖,完成了行业期盼已久的终极突破。这项技术不仅确保了色彩在数值上的广袤空间,更保证了色彩在实际显示中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准确性,从根本上解决了色域“纸上谈兵”的业界难题,为Mini LED画质树立了新的天花板。
机理对比:SQD技术为何优于传统RGB方案?
要理解TCL突破的深刻意义,需将SQD-Mini LED与传统RGB-Mini LED的工作机理进行对比。RGB技术试图通过直接排列红、绿、蓝三色Mini LED灯珠来拓宽色域,但这带来了三个核心痛点:
色彩衰减不同步: 三色LED芯片的材质和发光机理不同,其亮度和色彩随使用时间衰减的速率不一致,导致电视机在使用后期出现不可逆的整体色偏。
背光串染难解: 在显示复杂色彩时,微缩化的三色灯珠光线极易扩散到相邻区域,造成颜色混合(串色),使得色彩纯度下降,画面显得脏污。
局部高色域局限: 其高色域值严重依赖显示大面积纯色画面,一旦内容变为多色混合的现实场景,有效色域便急剧萎缩。而市面上部分RGB-Mini LED电视宣称的97% BT.2020色域值,仅是在“红、绿、蓝”三色纯光环境下的极端数值。
反观TCL的SQD-Mini LED技术,它采用了一种更高效、更稳定的“光转换”路径:使用的是高浓度极彩量子晶体,能发出超级光谱——红、绿、蓝三原色光更纯净,整体材料构造更稳定,能呈现更加纯净的色彩。这种方式,光源本身是均匀的白光,从物理上杜绝了串色,且因为量子点材料衰减一致性远优于不同颜色的LED芯片,从而保证了色彩的长久稳定性。
核心技术拆解:超级量子点与超级蝶翼华曜屏的双重加持
全局高色域的实现,依赖于两大核心部件的精密配合与跨越式升级:
超级量子点:材料学的突破。TCL深耕量子点领域十余年,此次应用的超级量子点可以视为量子点材料的最新迭代技术。其核心在于采用了“高浓度极彩量子晶体”结构。这种结构带来了更高的量子效率(光转换效率更高,更节能)、更窄的半波宽(发出的色彩色纯度更高)以及更强的抗老化特性。它为全局高色域提供了源头上的“优质颜料”。
超级蝶翼华曜屏:光学的精密调控。色彩最终能否精准呈现,屏幕的过滤能力至关重要。TCL华星光电研发的超级蝶翼华曜屏,其核心在于“晶粹高色阻”材料的创新。传统的色阻层对不同波长的光过滤精度有限,会造成色彩交叉干扰。而晶粹高色阻材料通过底层技术提升,使其透光特性能够与超级量子点发出的特定波长红光、绿光和蓝光实现“共振”般的精准匹配,最大化目标色光的透过率,并极力抑制杂散光。这种“光谱收敛”技术,好比将一道混合光通过一个极其精密的筛子,只留下需要的颜色,从而确保了输出色彩的极致纯净和准确,使100% BT.2020色域从背光层的潜力转化为屏幕上的现实。
画质闭环:与万象分区共筑沉浸体验
X11L的画质并非仅由色彩独撑。其搭载的20000+级万象分区系统,构成了画质的另一极。数万个独立控光万象分区能够实现像素级般的亮度调节,让星空更深邃,让灯火星光更璀璨,将对比度提升至新的境界,真正做到超越普通分区的“一区顶多区”。全局高色域确保了色彩的丰富与真实,万象分区则奠定了画面的骨架与纵深。二者结合,使得X11L能够呈现出色彩饱满、细节丰富、光影生动的画面,带来了极具沉浸感的视觉体验。
TCL以全链路创新定义未来
TCL SQD-Mini LED全局高色域技术的成功,是其坚持长期技术投入和全产业链布局的必然结果。从光源到屏幕,TCL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并能进行一体化设计和优化,这种能力是其他厂商难以复制的。此次突破,不仅是一次产品的升级,更是一次行业技术方向的引领。它证明,通过材料科学、光学设计和芯片算法的深度融合,能够攻克长期存在的技术瓶颈。TCL以此重构了Mini LED画质的天花板,也为整个电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SQDMiniLED技术推出十年僵局告破#
#SQD打破行业10年色域僵局#
#比RGBMiniLED更好的技术出现了##不颠覆不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