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散经营、规模较小、缺少抵质押物和担保条件……长期以来,不少乡村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制约乡村产业发展。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当前,福州创新性地通过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平台,为“金融下乡”提供渠道,让金融活水更多更快更精准地流向田间地头。
打破信息不对称
如今在福州,多一张交易鉴证书,就意味着多了一条融资渠道。
“70后”连端妹,是连江连丹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从事毛豆种植和生产加工。这些年,基地由最初的十几亩扩大至2000多亩,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
“还不够,还要继续扩大种植。”今年7月底,连端妹通过福州农村产权流转平台,流转来丹阳镇65亩田地,承租期限为3年,并拿到一份交易鉴证书。得到保障后,连端妹开始放心地投入新的生产。
但是,流动资金少、融资难度大仍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她的发展。“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连端妹说。
就在这时,“及时雨”来了。自福州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建成以来,在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该平台与金融机构密切配合,创新推出“福鉴贷”等农村产权专属金融服务产品,全面构建了“政、企、银、担”协同联动的融资担保新模式,让福州农村产权真正实现“可交易、可抵押、可融资”。
“一直以来,连江农企、农户的融资需求都比较旺盛,但银农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服务难以精准触达。”福州农商银行连江支行负责人郑晨航表示,“如今依托福州农村产权流转平台的公开信息与交易鉴证书,我们不仅能精准锁定客户,放款效率也大幅提升”。
畅通渠道引活水
众所周知,农村产权领域有“三难”:资产认定难、交易服务难、产权融资难。而产权融资难,正是基于前二者之难,以至于“难上加难”。
“如果权属不清、交易不明晰,银行也不敢贷款给缺少有效担保的经营者。”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建立健全,亟需规范有效的机制,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对此,福州循因施策,步步为营——
2023年底,福州率先成立市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引入福州振兴乡村集团投资建设,创新“市属国企+县(市)区”合股运营方式。目前,平台已经开设了村级报件通道2292个,建立乡镇审核点160个,构建了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机制。
短短两年时间,福州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迅猛。据统计,截至2025年8月底,全市累计成交2900宗,累计成交金额56.92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面对生长在田间地头、长势迅猛的“亿元市场”,融资需求也在持续扩大。
今年,福州市领导带队前往天津考察,探索如何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扩展农村抵质押物范围,盘活农业农村资源资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296户福州农村产权交易主体获得福州农信系统的融资支持,贷款余额突破2亿元,逾680户主体享受到相关金融服务。
找准利益平衡点
29日的发布会上,福清汇通农商银行向福清市三山秀强海鲜,长乐农商银行向长乐区宏大农业专业合作社,连江农商银行向连江县西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分别授信100万元。
金融机构进驻市场,效益如何更好地实现?
眼下,市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主动加强与在榕金融机构的协作,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打破信息壁垒、推动数据共享,为金融机构精准服务提供支撑,指导其针对性地根据福州特色交易品种定制更多的专属金融产品。
在福州,一系列为农村产权量身打造的金融产品正生根开花——
流转前,推出“福鉴·助力贷”等,提供资金用于拟流转的农房、厂房、设备等资产进行必要的整理、修缮;流转中,推出“福鉴·履约贷”等,支持受让(承租)方顺利履行交易合同;流转后,推出“福鉴·蓝海贷”等,对通过流转取得海域使用权等的经营主体提供定制化信贷支持。
一系列举措,让金融资本青睐福州农村项目。发布会现场,福州农信系统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累计投放500亿元,引入福州农业农村领域,进一步壮大福州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记者 蓝瑜萍 通讯员 谢乐辰 叶健芳)
下一篇:福州高新区创客天桥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