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瑞典国防部长帕尔·琼森宣布,如果俄罗斯军用飞机侵犯瑞典领空,瑞典军队将予以击落。这番声明正值俄军无人机和战斗机频繁闯入波罗的海地区北约领空之际,近期爱沙尼亚、波兰和罗马尼亚均遭遇过类似事件。在东欧局势持续紧张的背景下,瑞典的表态凸显了这一威胁的严重性,同时也彰显了瑞典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鉴于瑞典近期正式加入北约,这一立场尤为关键,任何对抗行为都将直接触发北约集体防御条款。
为了落实这一政策,瑞典将依靠先进的JAS-39“鹰狮”战斗机,这也是瑞典空防体系的核心力量。“鹰狮”战斗机配备了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流星”超视距空空导弹以及IRIS-T近距离格斗弹,专为应对俄制米格-31截击机或苏-35战斗机等高速威胁而设计。“鹰狮”不仅能依托分散基地作战,还能在瑞典复杂地形中快速机动部署,这种独特生存优势增强了应对俄罗斯侵犯的威慑力。
瑞典空军长期以来一直保持高度戒备,尤其是在波罗的海上空。冷战时期的中立立场使瑞典建立起强大的空中监视与快速拦截体系,这一传统延续至今。近年来,俄罗斯军机不仅多次闯入波罗的海北约国家领空,还在瑞典边境进行挑衅性机动。最近一起事件发生在9月19日,3架俄军米格-31截击机侵犯爱沙尼亚领空达12分钟,这既反映出北约东翼承受的压力,也凸显了瑞典的防空承诺对地区稳定至关重要。
横向对比来看,“鹰狮”为北约提供了一种灵活且高性价比的防空方案,足以抗衡俄罗斯体量更大但机动性欠佳的空中平台。米格-31虽然具备远程高速和高空优势,但在机动能力受限,且严重依赖后勤支援。而“鹰狮”则深度兼容北约体系,拥有现代数据链整合、卓越态势感知及先进导弹系统,在对抗环境中占据优势。这种组合确保瑞典不仅能守护本国领空,同时也能强化北约集体防空架构。
瑞典即将对俄罗斯军用飞机采取行动的意义超越战术层面。从军事角度来看,这向俄罗斯明确传递出信号:瑞典作为北约成员国,不会容忍任何逐步升级的挑衅行为损害北约信誉。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此番表态与波兰和英国的“零容忍”政策保持一致,从而加强了盟国的团结。从地缘战略角度来看,这加剧了波罗的海地区的紧张程度,随时可能引发导致北约与俄罗斯直接对抗的事故。这种局势与2015年土耳其击落俄罗斯苏-24战斗轰炸机,并引发严重外交危机的历史事件颇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