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对王朗说[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如果王朗回[嘿,那你今天就见到了],会怎么样?
假设终究是假设,这话,王朗说不出来的。诸葛亮之所以能骂死王朗,不是说诸葛亮就比王朗占理,而是诸葛亮比王朗能放得下身段。
就这段对话而言,王朗的观点没错,他是站在民族发展的角度上来说的,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一个朝廷失去了民心,不能为百姓造福的时候,就需要出来一个力挽狂澜的雄主组建新的秩序,而不是让众生为腐败的朝廷陪葬。
诸葛亮是站在私人恩情角度来说的,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没错。
关键就在于,诸葛亮拿民族大事来说私人恩情,在之前的辩论上,诸葛亮很明显落于下乘。
偏偏当时两军交战,之所以磨嘴皮子,就是为了占据大义,师出有名,达到鼓舞士气的目的。
诸葛亮的辩论明显输了,为了激励士气,他只能放下身段破口大骂,扭转颓势,让王朗一拳打在棉花上。
这种骂街行为,诸葛亮能做出来,在诸葛亮小的时候,整个诸葛家族就已经衰败,诸葛亮带着兄弟诸葛均四处漂泊,看尽人间百态,君子的仪态修养早已抛弃的一干二净,在隆中当起农夫,自然免不了与邻里有一些口角,骂人的功夫也就练出来了。
但是王朗不一样,他出身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养,自恃身份,对自己言行举止的德体有严格的要求,像这种骂街有辱斯文的行为,是从小不被世家大族的礼仪修养所允许的。
而这,也成了王朗的短板,是诸葛亮攻击他的致命武器。即使诸葛亮骂的再难听,王朗也不可能以同样的方式反击回去。
汉朝是对身份最为看重的时代,像刘备明明只是一个织席贩履之辈,但他皇室宗亲的身份却始终高人一等,让人不敢轻视,即使四世三公家族的袁绍,也必须对刘备以礼相待,这就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身份大于一切。
所以,当诸葛亮撕破脸破口大骂的时候,王朗就已经输了。不是王朗能力不够,而是他做不到像诸葛亮那样,不顾家族门面,破罐子破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