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期报告封面
报告目录
上海在全国孵化器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目前,上海的高质量孵化器建设已近两年,积累了哪些经验做法,遇到了哪些困难?能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哪些启示?澎湃研究所走访、研究上海12家高质量孵化器,梳理它们的创新实践与探索路径。本专题第一篇文章提出了五种孵化模式,它们共同构成了上海当前层次多样、专业化的孵化服务体系。第二篇以上海实践经验为参考,总结四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路径。第三篇关注北京标杆孵化器建设经验,比较京沪孵化器。
南京东路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是中国城市商业发展的缩影,也是老商业街更新的难题集合体。本期报告通过文献梳理、业态排摸、消费者调研、专家采访,盘点南京东路的文化历史资源、业态优势与发展痛点,评估消费者满意度,据此提出商圈未来能级提升的关键突破点。本次调研试图对中国城市商业街复兴有所启发。
上海市交通源污染贡献率已连续三年超过工业源,成为PM2.5首要污染来源。其中,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仅12%的重型货车,贡献了道路移动源60%的氮氧化物和78%的PM2.5排放。上海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和交通物流枢纽,对电动重卡进行补贴还不够,上海应当考虑在技术应用、机制设计等方面支持相应创新,令从业者和用户能在其中获得收益,进而引领长三角区域货运物流的绿色转型。
外滩第二立面指外滩风貌区(黄浦区部分)内位于一线临江建筑(包括外滩源一期非临江街坊在内)后排的非临江区域。当上海城市空间全面进入“存量”时代,外滩又到了向纵深发展的时刻,上百幢平均年龄约百岁的“高龄”建筑,如何承接“世界级金融文化中央活动区”的使命?
2025年5-8月,澎湃研究所研究员深入外滩实地调研,采访了建筑、历史、金融等领域专家、该试点单元“三师联创团队”的多位成员,外滩第一立面及第二立面更新的管理者、实施者等多个群体。结合文献研究,本期报告着力梳理该区域的历史发展与基底特色,厘清上百幢优秀历史建筑的禀赋、价值、变迁、现状,总结第一立面及第二立面先行试点经验,从而探讨下一步的更新路径。
《澎湃城市报告》于2022年8月创刊,是澎湃研究所原创研究产品,由澎湃研究所团队主理,坚持“真问题,深研究”,用“脚力”做调研,用“脑力”想问题,用“笔力”写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