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F1大奖赛的举办权费用已突破天际,令许多国家望而却步。以马来西亚为例,其政府近日正式放弃了申办F1赛事的计划,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理性选择。马来西亚青年及体育部长汉娜·尤解释了这一决定的背后原因,其核心在于巨额的经济负担和有限的社会效益。
汉娜·尤部长指出,仅仅举办权费用一项,每年就需支付自由媒体集团约3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5.1亿元)。更令人咋舌的是,这仅仅是五年合同中的单年支出,这意味着马来西亚政府需为此承担高达15亿林吉特的巨额开支。这笔资金并非仅限于此,赛道维护和赛事运营等相关支出也需要考虑在内。雪邦国际赛道,即便拥有国际汽联(FIA)一级赛道认证,每年仍需投入约1000万林吉特(约合人民币1700万元)用于确保赛道安全和配套设施的达标。
如此庞大的财政压力,引发了马来西亚国内的广泛质疑。国会议员塞甘布特直言不讳地指出,这笔每年3亿林吉特的资金,足以支撑青年及体育部开展20个体育人才培养项目,惠及363名精英运动员和9834名潜力新秀,为这些项目提供长达两到四年的持续资助。他认为,将如此巨额的资金投入F1赛事,相较于本土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是一种“无谓的浪费”。
更令人担忧的是,F1赛事举办费用的高昂并非个例。据最新市场行情显示,单站赛事的年均举办费用已突破人民币5亿元大关。以沙特阿拉伯吉达站为例,其年举办费约为4.3亿人民币;卡塔尔卢赛尔站约为4.5亿人民币;而即将新办赛事的西班牙马德里站也达到约3.8亿人民币。这一趋势预示着,未来F1赛事的举办权费用仍将持续飙升,给更多潜在主办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马来西亚的放弃,或许只是未来诸多国家面临相同抉择的一个缩影。 其重新评估F1赛事回归的可行性的决定,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凸显了在高昂的赛事成本面前,理性评估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