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vcpost报道,依赖快时尚巨头Shein和 Temu 购买平价服装和商品的美国购物者可能很快就会看到价格上涨。
当特朗普在7月30日签署那份终结"最低限度豁免"政策的行政令时,美国消费者可能还没意识到,他们习以为常的9.9美元包邮T恤和19.9美元蓝牙耳机,即将成为历史。
这项自1930年代延续至今、2016年额度提升至800美元的贸易规则,曾是中国跨境电商横扫北美的秘密武器。Shein和Temu每天通过FedEx、UPS向美国倾泻超过400万件免税包裹,占全美小额进口量的30%以上,硬生生用"中国工厂-美国消费者"的直邮模式,把660亿美元廉价商品塞进千家万户。
但8月29日之后,所有低于800美元的商业包裹都将被征收关税,这个被政客们骂了五年的"制度漏洞",终于要被堵上了。
对于习惯了薅羊毛的美国消费者来说,这无异于一记闷棍。
卡托研究所的报告显示,Shein一条标价12.99美元的连衣裙,实际包含的关税成本可能高达4美元,而Temu那款月销10万件的充电宝,价格恐怕要从8.99美元跳涨到13美元左右。最受伤的无疑是低收入群体,那些靠着平台3美元发夹和5美元拖鞋撑起体面生活的蓝领家庭,突然要面对生活成本20%以上的涨幅。社交媒体上#SaveDeMinimis(拯救免税政策)的话题下,主妇们晒出的囤货清单触目惊心。德州一位单亲妈妈囤了够穿三年的童装,加州大学生则买空了一家店铺的200件平价文具。
但真正被逼到墙角的,是Shein和Temu这两家"中国制造"的代言人。要知道它们的商业模型就像精密运转的齿轮。中国工厂72小时打样,东莞仓库48小时发货,洛杉矶机场清关后48小时配送,所有环节的利润空间都被压缩到以美分计算。现在关税突然插进来分走一杯羹,整个机器顿时卡壳。Temu已经悄悄把SKU从高峰期的4亿砍到4000万,敏感类目直接下架;Shein则被曝出测试"预售+海运"的新模式,交货周期从7天拉长到20天。
更糟糕的是用户流失,政策消息放出后,两家平台的美国日活用户暴跌25%-52%,广告支出锐减95%,连拼多多的股价都跟着栽了个跟头。
这场风暴背后是场酝酿多年的政治博弈。印第安纳州参议员吉姆·班克斯们早就看不惯中国电商"钻空子",他们列出的罪状包括:冲击本土零售业(过去五年美国有7800家服装店倒闭)、纵容侵权(Shein每年面临超千起版权诉讼)、甚至被怀疑是芬太尼走私通道(白宫称30%的毒品通过小额包裹入境)。
但明眼人都知道,真正推动政策转向的,是那些给政客们捐钱的利益集团。全美零售商联合会光是今年就花了920万美元游说,而美国服装鞋袜业联合会的政治献金里有78%流向了支持取消免税的议员。
讽刺的是,这场"保护本土企业"的运动,可能最先压垮的恰恰是美国小商家。在亚马逊Haul商城,大量美国小微卖家其实也是从1688进货,靠免税政策赚差价。如今他们要么跟着涨价失去竞争力,要么硬扛关税侵蚀利润。洛杉矶华人批发商王伟的遭遇很有代表性,他仓库里30万件饰品原本利润率18%,现在关税就要吃掉12%,"还不如改行送外卖"。而所谓受益者的本土制造商,短期内根本接不住需求:美国服装厂的平均工资是中国工人的8倍,一条李维斯牛仔裤的报价够在Shein买十件同款。
当墨西哥在7月29日突然宣布对50美元以下中国包裹征收33.5%重税时,这场针对"中国低价商品"的围剿已经升级为全球行动。留给Shein们的选择不多了:要么学Anker在越南建厂规避关税(但越南人工成本五年涨了120%),要么像TikTok Shop那样搞本土仓(每个仓库运营成本超2000万美元)。但无论哪种方案,都意味着要告别那个靠9.9美元包邮横扫天下的黄金时代。
或许未来某天,当美国消费者对着Shein上20美元的T恤骂骂咧咧时,会怀念起2025年夏天那个最后的免税周末。
就像中国人怀念十年前的淘宝,那个39元还能包邮的年代。区别在于,这次按下终止键的不是市场规律,而是白宫办公室里那支万宝龙钢笔。
@以上内容版权归属「iNews新知科技 」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