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州海事助力建设“海上福州”服务举措新闻发布会,介绍《福州海事局关于发布助力建设更高水平“海上福州”若干措施的通告》中推出的36条服务措施。
据了解,福州海事局于今年制定并推出36条措施,覆盖海洋经济发展、安全保障、政务服务和两岸融合四大领域,聚焦“助发展、筑安全、塑环境、促融合”主线,擘画新时代“海上福州”建设新蓝图。
以更实举措助发展,加速赋能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涵盖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口岸动态监管、支持“两国双园”建设、拓展国际航线、推进海上运输数字化等11项措施,重点提升港口枢纽功能和航线网络布局。
以更高标准筑安全,守护海洋经济可持续绿色发展。包括构建前置型监管模式、推进商渔船共治、落实船舶污染防治、强化船舶能效管理等10项措施,聚焦风险防控和生态保护,打造本质安全水域。
以更优品质塑环境,推动政务服务体系提质增效。涉及政务服务集成改革、船舶登记全生命周期管理、船员权益保障等8项措施,旨在优化航运营商环境,释放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
以更强谋划促融合,全力写好“通、惠、情”三篇文章。涵盖服务两岸客运航线、深化两岸海事交流、保障民生工程、加强搜救协作等7项措施,推动两岸融合走深走实。
其中,有8项服务区域发展新举措作为重点,直接聚焦口岸开放、港口效率、政务服务等区域经济关键节点,为福州市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精准海事支撑。
在赋能海洋经济高效发展方面,建立口岸安全要素动态评估机制,对罗源湾、闽江口等四大湾区开展常态化监测。完善涉外作业点临时启用和退出规则,推动管理模式从“重开放”向“开放管理并重”转型,源头化解风险,筑牢口岸安全根基。构建“快反处置中心+小交管”动态管控载体,在罗源湾港区应用“套泊热接”作业模式。
在筑牢水域本质安全方面,实体化运行福州辖区7家商渔共治“联管中心”,其中3家实现海事海渔联合值班,创建“五化六有”全链条管理模式。在福州港江阴港区建立并运行全省首个船舶载运“新三样”货物前沿服务站,有力保障船舶载运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三样”安全、便捷、高效运输。
在优化航运营商环境方面,推行“首席政务服务代表”首问负责制,全覆盖设置“综合咨询”“排忧解难”窗口。建立“海运畅行”跨部门联办模式,实现船舶登记和船舶营业运输证书并联审批。新建船舶证书5个工作日内核发,转籍或注销证书3日内办结,审批办证效率提升80%以上。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3次,群众满意率达100%。发布覆盖52座码头的《福州港船员上下岸服务指南》,开通免费转运专线12条,海事人员全程陪同指引,解决船员“下地难”问题。
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方面,实行预约制与24小时值班制,及时办理台轮口岸通关。推行执法人员提前到港待检模式。依托“海运畅行”联办模式,优化两岸船舶办证流程。全力保障琅岐对台客运码头清淤作业,推动琅岐对台货运码头投入运营,为两岸人员往来、经贸合作提供更便利高效的海事服务,助力两岸融合走深走实。(记者 宋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