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通道天天被私家车堵死,救护车都进不来;楼顶也快变成垃圾场了,蚊子苍蝇到处都是,物业除了收钱还会什么?”
“我们物业工作人员也很辛苦啊,安保巡逻垃圾清运一天都没有停过,可有的业主5年没交物业费了,我们连保洁阿姨的工资都快开不出了。”
针锋相对的争吵,是各色物业合同纠纷的常态。每一起纠纷背后,几乎都是业主与物业间积蓄已久的不满。今年上半年,鼓楼区法院新收物业合同纠纷案件122件,同比上涨125%。
面对棘手纠纷,鼓楼区法院迅速行动,将一批物业合同纠纷移交区综治中心,并组建由法官和调解员构成的调解团队,积极联系业主与物业公司,为双方创造对话空间。
经过深入分析,调解团队们初步发现了这些物业纠纷案件的共同点:业主普遍认为物业服务水平与标准不匹配,且缺乏维权渠道,不知如何解决问题,只能拒交物业费;业主与物业之间也缺乏相应的沟通机制,小摩擦因素缺乏及时疏导,就可能发酵成为大矛盾。
针对问题共识,调解团队也积极召开“面对面”座谈会以及个别访谈,为业主与物业双方梳理矛盾,寻找解决方法;同时针对业主集中反映的问题建立核查清单,采取“逐项核实—责任确认—整改督导”的步骤推进解决。
“楼顶堆物、停车秩序混乱,都是业主集中反映的问题,我们也要求物业对这些情况进行说明。”调解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若物业公司承认确有其事,团队将要求物业公司限期提交整改方案,明确消防通道清障标准、违规停车处置流程及日常巡查制度,并安排专人负责跟进整改落实情况,确保业主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
针对物业费缴纳问题,调解团队也向业主明确缴纳物业费的法定义务,释明拒交行为可能引发的滞纳金等后果。针对业主“服务未达标可不交费”的误解,调解团队通过典型案例解释“服务瑕疵”和“拒交物业费”应当区分对待,若认为服务不到位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要求整改,但不能以此为由拒绝履行交纳物业费的义务。
“目前,首批移交调解的8起纠纷中已有5起达成和解。”上述负责人介绍,经调解,不少业主与物业都达成“先履行交费义务保障基础服务,同步建立服务整改台账限期解决”的共识,既避免物业运营陷入停滞,又为后续服务提升创造条件。“未来,鼓楼区法院将联合区综治中心继续发挥其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为解决更多的矛盾纠纷、为维护区域和谐稳定贡献力量。”(记者 阮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