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的战争结束后,魏国再一次打退了东吴的进攻。从战争角度来说,双方各有胜负,似乎都没占到太大的便宜,也谈不上谁是胜利者。
不过,在这一战之后,有两个人,却是通过这一战,获得了巨大的好处。
一个是司马懿,另一个是曹爽。
作为这一战最大的功臣,战后,司马懿自然也要被论功行赏。当然,此时负责封赏的人,也是他自己。所以,战争结束以后,司马家又被封了几个侯。加上之前被封侯的几个人,到了这个时候,司马家已经有十一个侯爵了!
除此之外,因为芍陂被东吴破坏了,战争结束以后,司马懿也得以安排一些自己麾下‘屯田系’的官员,入驻淮南。在司马懿的履历当中,魏国四大战区,扬州淮南战区,是他唯一一个插不进手的战区。这次安排屯田,倒正好可以让司马懿向淮南,安插一些自己的人手了。
而与此同时,曹爽虽然没参与这一战,但在这一战结束之后,曹爽也有了一些收获。
曹爽最大的收获,就是打仗的这段时间里,司马懿不在洛阳。而这样一来,他就有了足够的机会,向京城和中枢的各个部门,安插自己的人手。
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一个以曹爽为核心的政治小团体,粉墨登场了。
首先,曹爽提拔了三个心腹,丁谧、何晏、邓飏。丁谧、邓飏被提拔为尚书,负责在尚书台审批驳斥官员政令。何晏被提拔为吏部尚书兼侍中,负责人事任命。
这三个人被提拔起来之后,几乎霸占了魏国的尚书台。再加上他们的口碑都比较一般,大家私底下都对他们观感不太好。于是后来,他们三个就成了一个组合,被大家骂做是‘台中三狗’。
这里我们稍微解释一下。
当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这套制度,后来也大体上延续到了三国时期。但是在汉朝的时候,有时候皇帝觉得,自己的权力不够大,所以就开始集权。但是集权之后,皇帝又不能自己完成所有工作。所以,皇帝就得找几个秘书,替自己干活。
而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化之后,到了魏国这里,扮演皇帝秘书的这个角色,就从一两个人,变成了两个专门的机构。
一个叫中书,另一个叫尚书台。
中书的任务,主要是帮助皇帝,起草诏令。如果皇帝事必躬亲,那么中书的官员,就是所谓的笔杆子,没啥权力。但如果皇帝不愿意管事,让中书替代自己发号施令,那中书官员的权力可就太大了。
而在这个时候,魏国中书负责管事的人,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两个老面孔。一个是孙资,另一个是刘放。这哥俩自从曹操时代开始,就一直在中书做事。之前曹叡临终之前,这对孙刘组合,还扶持了曹爽和司马懿做辅政大臣。而到了司马懿和曹爽争权的时候,这俩人依然还是中书的管理者。
没办法,谁让人家之前贡献很大呢?这个情,司马懿和曹爽都得记着。所以,他们掌权之后,也不好去动孙资和刘放的位置。
而尚书台,则是总揽政务,负责真正发号施令。当年曹丕在世的时候,司马懿的官职,就是尚书右仆射,后来又录尚书事。
这样一来,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就出现了。
尚书台,原本是司马懿崛起的地方。但是等司马懿出去打了一圈之后,回来之后发现,尚书台的官员,已经大半都被曹爽换成他的人了。
除此之外,后来曹爽又任命自己的心腹李胜为河南尹,毕轨为司隶校尉。
在安插了这些人之后,曹爽在魏国中枢的影响力,瞬间就上了一个大台阶,再也不用怕司马懿了。
当然,以上这个过程,并不是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的,而是持续了好几年的时间。
而且,在那场樊城芍陂之战结束以后,东吴和魏国,在前线又有一些其他的交手。大概在芍陂之战结束两年之后,东吴的诸葛恪,又在皖城一带屯兵,威胁了魏国的边境安全。于是那一年,已经65岁的司马懿,再次领兵,前往扬州方向针对诸葛恪。
当然,这一次,双方并没有大打出手。因为司马懿到来之前,诸葛恪就已经在孙权的授意下,暂时撤兵了。此后,司马懿趁着这个机会,巡视了一下淮南地区,检查了一下当地的屯田和水利工作。
这一年,是公元243年。
从曹叡去世,到这个时候,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年的时间。在这四年时间里,司马懿和曹爽之间,虽然暗地里一直你来我往,不断争夺权力。但是在明面上,双方其实还都保持了体面,并没有真正撕破脸。
然而,随着曹爽把控了更多的要害位置,曹爽的野心,也开始迅速滋生。
我为什么要被司马懿压制呢?
此时的曹爽,已经不甘心再被司马懿压制。但他又很清楚,在军事方面,自己远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司马懿打了太多的仗,在军队方面,天然有很高的威信。可是反观曹爽,他在军事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威信可言。
“既然大将军在军中威信不够,那我们可以去打仗啊!”
“当年司马懿不就是靠着和诸葛亮对峙,这才让大家对他心服口服吗?”
“所以,如果我们也去攻打蜀汉,而且打赢了蜀汉,那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对啊!
在和自己身边的心腹商量了一下之后,曹爽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关键。而且曹爽发现,当年司马懿是和诸葛亮对战,可此时诸葛亮已经不在了。
一个没有诸葛亮在的蜀汉,岂不是很容易消灭?而如果能灭了蜀汉,自己的威望,顷刻间就能压倒司马懿!到那个时候,自己不就能独掌大权了?
就这样,公元244年,在曹爽的一力推动下,魏国突然出动了数万大军,直接杀向了蜀汉。
在曹爽一伙看来,这一战,他们势必能够轻易取胜。就连一战灭了蜀汉,也不是不可能的。
那一天,当曹爽前往关中的时候,他信心满满,觉得自己一定能成就一番伟业,压倒司马懿。
但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的是,这场战争,接下来将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迅速波及整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