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爱上“次抛消费”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便捷性是关键,次抛产品无需繁琐的使用过程和保存担忧,随用随抛,节省时间和精力,契合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其二,对品质的追求,次抛产品通常能精准控制成分和剂量,保证每一次使用的品质稳定,满足年轻人对高品质消费的需求。其三,新鲜感作祟,多样的次抛产品形式和口味,让年轻人不断尝试新的体验,满足他们求新求变的心理。其四,环保意识的提升,次抛包装一般为一次性,减少了污染和浪费,符合年轻人的环保理念。
从“用一次就扔”的内裤,到“试一回再决定买不买正装”的护肤品,如今,主打一次性或短期使用的“次抛型消费”正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新选择。所谓“次抛”,即以低价、定量、便捷为特点的一次性消费品。近年来,这类商品在居家、出行、娱乐等多个场景中迅速流行开来,俨然形成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
“次抛消费”何以让年轻人“上头”?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半个行李箱都是一次性用品”
作为一名“00后”教师,从入职起,苏胧滢每年寒暑假都会给自己安排旅行。而在她为出游准备的旅行箱里,一次性内裤、一次性浴巾、一次性马桶垫、一次性床上用品等一次性用品几乎占据了一半的空间。
“这几年,一次性产品的花样越来越多,一些我在出行时会担心的问题也逐渐被开发的新产品解决了。”苏胧滢说,一次性用品可以让她不用太过顾虑住宿条件是否干净卫生,也不用担心衣服如何清洗、晾晒,非常省事。
除了省心,“次抛型消费”也为苏胧滢节省了不少旅行开销。今年暑假,她选择和朋友前往长春和呼伦贝尔旅游,由于带足了一次性用品,对住宿环境的洁净度有了更强的把控,她们在呼伦贝尔旅游时选择住在民宿及当地传统的“木刻楞”民居,每日房费200元左右。而当地卫生条件较好的酒店,每日房费大多超过400元。
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范围不只在住宿方面,也体现在出行的各个环节。从长春前往呼伦贝尔的旅途中,她与朋友选择了火车软卧到达。一上车,苏胧滢就开始给自己的卧铺套上三件套:床单、被罩、枕套,在车厢内上厕所时,也不忘套上一次性马桶垫。“虽然一次性床上用品的尺寸不一定和旅途中的每张床都合适,但是起码图个心安。”苏胧滢说。
用得安心、扔得干脆。“次抛消费”用低成本的方式缓解了消费者在出行时对公共空间的卫生焦虑,展现出满满的性价比。“省下的钱可以用来体验更多项目,这才是‘聪明’消费。”苏胧滢说。
“不仅要玩得好,更要拍得美”
“不仅要玩得好,更要拍得美”。眼下,为了满足“拍出惊艳朋友圈照片”这一情绪价值需求,旅拍写真市场日渐火爆。为了适配旅拍场景,消费者往往需要身着特定服饰。而这些服饰普遍难有二次穿着机会,因此,在二手平台购买或租赁私人卖家、机构的二手衣物饰品,成为“出片党”的常态,这进一步带火了“次抛消费”。
“95后”互联网公司从业者郑妍在每次出行前,都要购置能“出片”的“次抛衣服”。在她看来,服饰的价值不以使用次数衡量。“它们承载了旅途的快乐记忆,完成拍摄使命就不算浪费。”如今,她为了旅拍而购置的“次抛衣服”已大多在二手平台上售出,“这些衣服流转出去,反而让更多人分享了美好。”
“我们的服装要流转几十次才会被淘汰,比个人购买穿一次就闲置更环保。”陈颖在厦门从事“簪花女”旅拍服装租赁业务,据她介绍,这种“共享式次抛”模式,既满足了消费者追求新鲜感的需求,让他们能够以较低成本在不同场景中体验多样风格,又契合了年轻一代的可持续消费理念,减少了资源浪费。
对于这一现象,有关业内人士分析道:“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为体验付费而非占有。他们计算的不再是物品的单价,而是‘每次使用成本’。一条裙子穿一次的成本是100%,但‘次抛消费’能将这个成本降至10%~30%。”
“产品可以‘次抛’,但品质不行”
裁剪、缝制、包装……暑期来临,位于厦门市同安区工业集中区的厦门悠派新生活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一条条一次性内裤、毛巾、袜子从这里走下流水线并发往各地。
“每年的7、8、9月是我们的销售旺季。”厦门悠派新生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坚说,公司主营各类旅游、孕婴及个人护理用品的创新研发和生产制造,从1994年起就专注生产一次性内裤品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出行便利的追求与“轻量化”生活观念的影响,悠派研发的产品已经拓展到一次性浴缸套、一次性雨衣、一次性睡袋等。
然而,一次性用品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也存在以次充好的乱象。“一条纯棉的女士内裤成本在2元左右,男士的平角内裤则在3.5元左右,如果加上运营成本、快递费用,女士内裤零售价格不少于2.8元/条,男士的不少于4元/条,才能保本。如果价格远远低于合理的成本,就要特别注意了。”林坚说,产品可以“次抛”,但品质不行。“消费者在选择一次性用品时,要更加注重品牌,尽量在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的产品,让一次性用品真正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助力。”
记者手记
“次抛热”下的冷思考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兼顾了体验与性价比的“次抛消费”降低了年轻人尝试的门槛,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有掌控感的选择自由”。它展示出当下的消费者正在变得更加理性,更注重性价比以及实际感受。
不过,当“次抛”成为习惯,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比如,如何平衡便利与环保?如何在个性化与商品标准化之间找到平衡?当“用完即弃”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是否会削弱人们对待他人与事物的耐心?这些问题都需要行业、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探索答案。
站在消费升级的时代潮头,契合了当下年轻人灵活化、个性化需求的“次抛消费”,或将深刻影响未来的消费市场。(记者 黄星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