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神刀博览
神外前沿
神外前沿讯,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肿瘤,其中50%为恶性胶质母细胞瘤。胶质瘤治疗难度高,同时因为容易扩散和浸润,预后不佳,导致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2到16个月。
2021年举行的神经可视化峰会汇集了全球各地的神经外科医生(详见 徕卡全球神外可视化峰会 6天20场会议和讲座),医生在这场活动上,分享了她在高级别神经胶质瘤手术治疗方面的经验,尤其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的术中策略。
本期要点:
了解高级别胶质瘤的手术治疗以及5-ALA荧光引导手术的优点;深入了解扩大高级胶质瘤切除术的工具和手术方法;从临床病例中发现更多信息。
1、如何在术中扩大切除范围?
医生回顾了神经外科医生如何利用多种工具实现全切除。其中需要用到手术显微镜和术中成像工具:术中MRI、神经导航以及术中超声检查。
若使用神经导航以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有可能存在脑移位风险,进而可能导致切除范围不足以及神经功能缺陷。术中MRI有助于解决脑移位,但可能存在图像失真以及不准确的目标配准和其他限制。术中超声检查同样有助于避免脑移位,尽管解剖细节水平较低且可能难以检测到残留病灶。
另一项重要工具是利用 5-ALA荧光染料进行代谢标记。它能让外科医生区分组织的代谢模式以便扩大安全切除范围。患者须在手术前3到4小时口服5-ALA。荧光峰值出现在服药之后的6到8小时。
图1:术中成像工具有助于扩大肿瘤切除范围。图片由医生提供。
2、5-ALA荧光引导手术的优点
一项多中心I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使用5-ALA荧光引导手术切除恶性神经胶质瘤可令无进展生存期延长1.7个月。此外,根据医生在网络研讨会上引用的数据,5-ALA荧光试验组的全切率是白光对照组的两倍(65%对36%)。
当然,不同治疗中心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经验更为丰富的中心能够实现90%的全切除率。5-ALA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实现全切除的效果取决于外科医生的训练、经验以及神经胶质瘤与功能区皮层的接近程度。
当然,5-ALA有其局限性,包括光漂白效应、盲点以及胶质母细胞瘤伴随坏死和出血的肿瘤异质性。对有神经功能缺陷的患者也要谨慎,避免病情加重。
3、提前计划以避免医源性神经功能缺损非常重要
做神经胶质瘤切除术时,了解肿瘤位置以及周边脑部组织,对于避免损伤神经功能至关重要。医生表示成像技术的进步不仅有助于识别肿瘤在大脑皮层中的位置,还能确定与白质束和侵入程度的关系。术中刺激标测也是确定最佳手术方法、减少神经功能严重受损和扩大全切除范围的重要工具。这可以与神经心理学家合作进行,由后者在手术室中协助监测患者的语言和其他认知技能。
4、扩大高级别胶质瘤切除的手术方法
第一步是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MRI可以确认解剖位置,而弥散张量成像(DTI)可以显示神经束是否已经受到破坏、浸润或移位。尝试评估大脑对类固醇的反应也有起到帮助作用。有些肿瘤无法实现全切除,因此没有必要尝试。
图2:高级别胶质瘤切除术图片由医生提供。
如果评估结果是不可能实现全切除,可以考虑采用细胞减灭术,重点是保留神经系统和术中成像的使用。如果肿瘤不在重要脑功能区附近,而评估结论是可以实现全切除,可以利用5-ALA荧光引导和术中成像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如果肿瘤靠近重要脑功能区并且有可能实现全切除,则应在肿瘤细胞减灭术和保护神经功能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制定重要脑功能区周边胶质瘤的切除方案时,了解涉及哪些神经束是关键。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就是某博士用于识别管壁的动静脉畸形(AVM)“盒子技术”。在方案制定阶段,选择标测范例并与神经心理学家和神经生理学家讨论方案非常关键,以确定让患者在手术中醒着,还是睡着。
若进行手术切除,首先利用荧光导航和皮层映射进行解剖标记。在显微镜中投射导航信息有助于识别肿瘤边缘。
在浅表切除时,必须考虑血管位置以尽可能保住血管。同样重要的是进行肿瘤细胞减灭直至到达脑沟深端。进入肿瘤深处时,一种有用的方法是在肿瘤边缘交替进行5-ALA切除,并逐壁进行白质标测。
医生总结说,在切除后,通过超声检查等方式确认全切除并检查残留病灶是理想的处理方法。早期术后MRI还有助于评估手术结果并确定是否需要二次手术。
希望观看更多内容,请扫码注册以观看由医生主讲的完整版网络研讨会并查看临床案例。
支持机构
徕卡显微系统是全球显微科技与分析科学仪器之领导厂商,总部位于德国维兹拉。自公司十九世纪成立以来,徕卡以其对光学成像的极致追求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始终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徕卡在医疗手术显微光学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第125期-神刀博览 | 专访高乃康 : 内医大附院神经外科学科建设 60年来的回顾与展望
第124期-神外新锐专辑 | 专访华西医院马潞:高血压脑出血手术 华西医院正积极开展临床研究以期获得高级别证据
第123期-神外新锐专辑 | 专访内医大附院徐成伟:颅神经疾病显微血管减压术与球囊压迫术“左右开弓” 哪些细节在进步
第122期-神外新锐专辑 | 专访浙大儿院沈志鹏:积累儿童脊髓拴系手术大宗病例 总体疗效80-90%
第121期-神外新锐专辑 | 专访宣武医院洪韬:创新脑血管畸形一站式治疗模式 疗效与研究成果可期
第120期-神外新锐专辑 | 专访天坛医院王引言:率先应用瘤内功能网络解析和ZOOMit-BOLD等技术 神经肿瘤手术获益多
第119期-神外新锐专辑 | 专访苏大附儿院王杭州:从解剖到病理 再到观念更新 儿童神经肿瘤如何大幅提高疗效
第118期-神刀博览 | 专访医科院整形医院傅继弟:中国为什么需要发展整形神经外科
第117期-神外新锐专辑 | 专访福医附一院王灯亮:各种流量的血管搭桥如何选择 荧光造影价值何在
第116期-神外新锐专辑 | 专访昆医大附一院汤志伟:如何控制脑血管搭桥流量 降低术后并发症
第115期-神外新锐专辑 | 专访齐鲁医院倪石磊:从胶质瘤术中快速病理 到攻坚蝶岩斜颅底手术
第114期-神外新锐专辑 | 专访东部战区总医院马驰原:学科建设薪火相传65年 颅底手术探索双镜前沿
第113期-科室见面会|三博脑科医院张东骜:肿瘤合并脊柱畸形患者如何选择术式和保护术后神经功能
第112期-科室见面会|专访三博脑科医院王寅千:颅颈交界区畸形最新治疗理念 技术及翻修手术经验
第111期-科室见面会|专访中国医大一院陶钧:颅底岩斜区脑膜瘤 在国际上提出新分型
第110期神刀博览 | 专访宣武医院肖新如:岩前入路有哪三处改进 针对岩斜区脑膜瘤
第109期-科室见面会|专访三博脑科梁聪:个体化治疗退变性脊柱疾病
第108期- 科室见面会|专访中国医大一院李志鹏:显微镜下面神经重建术 治疗面瘫疗效不断提升
第107期-神刀博览 | 专访中南医院章剑剑:详解“都江堰”式烟雾病血管搭桥新术式 陈劲草 王嵘点评
第106期-科室见面会|专访三博脑科范涛:长节段髓内肿瘤合并脊柱侧弯 从不治变可治
第105期科室见面会|专访三博脑科张明山:神外进军侧颅底手术 如何多学科借鉴与整合
第104期-科室见面会|三博脑科医院脊髓脊柱外科的学科建设
第103期-科室见面会|专访三博脑科张宏伟:颅底外科兼收并蓄 双镜联合 疑难手术每年近700台
第102期|专访中国医大一院欧绍武:从辨识解剖结构到功能区定位 哪些技术在进步
第101期-科室见面会|中国医大一院浑南院区神经外科的学科建设
纪念专刊|徕卡神刀博览100期
神外前沿-科技推动学科进步;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联系邮箱:shenwaiqianya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