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的思想自古就有,世人也把这一优良传统给传承了下来,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现代社会,人们似乎并不缺什么东西,节约也曾一度被年轻人给忽视。
但随着思想的进步与突发事件的挑战,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而存钱就是节约的表现形式之一。从历年来央行发表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用户储蓄存款在不断增加,甚至达到了两百多万亿的总额。
不过能够存钱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能够存上钱的少之又少。
一是因为现在年轻人经济压力很大,房贷车贷的重担压身。即使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一代,他们的工资可以普遍达到五千元左右,但是大城市所需要的生活成本往往高于其他城市。
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生活在中小城市的年轻人,他们拿着两千元到三千元的工资,维持基本的生活都是难上加难,可能还需要父母补贴,这样一来,存上钱的几率就很小了。
二是超前消费观念的影响,虽然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享乐主义渐渐被年轻人吸收,为了能够及时行乐,很多年轻人不仅没有存款,更是使用花呗和信用卡等负债累累。
虽然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有车有房,生活似乎过得比较好,但其实,他们的背后也承担着很大的债务压力,存款非常有限,甚至没有。
有这样一类人与年轻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的存款可以达到上百万,原本可以凭借这笔钱享受安逸,但他们的生活却过得极为简朴,从外表上来看,如果不了解的,根本难以发现他们是有着上百万存款的人。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些百万存款的用户选择朴素的生活呢?
第一个原因与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俗话说,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虽说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事物的好坏,但东西的优劣只有用了才知道。在那些拥有百万存款的人看来,即使衣服是旧的,但只要没有坏,穿着能够舒适保暖就是最好的,没有必要年年换新衣服;饭菜符合自己口味的就好,没必要去迎合看起来高大上的食物。金钱上的攀比对他们来说远远没有养成已久的生活习惯来的重要。
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认为的好的生活,就是住大房子,开汽车,用名牌产品,但并不是全部人都有着这样的消费思想。对于那些百万存款的人来说,相比于物质上的要求,他们可能更加注重精神上的享受,把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提升自己方面。
第二个原因就与危机意识有关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古人留给今人的道理。虽然现在社会和平,百姓安居乐业,但从个人来说,难免会遭遇一些突发状况,例如生病、子女上学等,只有有了足够的存款,面对突发状况的时候才能从容不迫,应对自如,而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靠的事日积月累。
再者就是近两年来的疫情应该是社会面临的一次重大突发意外,在疫情的形势下,不少人失业或者半失业,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存款就成为养活一家人的重要保障了。
第三个就是消费观念不同的原因。能够拥有百万存款的人,他们必然不是铺张浪费之人,往往有着理性的消费习惯。上百万的存款不是小数目,一般来说,这笔钱要么就是老一辈人辛辛苦苦挣了大半辈子的钱,要么就是收入比较高的人。
对于老一辈人而言,能攒下这笔钱,必定是省吃俭用下来的,他们出于对以后养老问题以及帮助子女的考虑,他们的消费观念就是尽量做到节约节俭,这已经是一种刻入骨子的习惯,很难改变。
而对于高收入的人来说,如果是有着盲目消费观念的人,即使收入再高,挣得钱再多,也经不住挥霍。所以,不管存上百万存款的是哪类人,他们的消费习惯都是秉持着节约来的,并且这种观念长久伴随他们的生活,已经是一种固定的习惯,很难受外界影响。
追求稳定是大部分人的思想,对于那些百万存款的人来说也不例外,即使有了足够的资本,他们也宁愿把钱老老实实地存在银行,获取稳定的收益,不愿意把钱拿来投资股市或者基金,毕竟,高收入也伴随着高风险。
安全感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不管有上百万存款的储户出于什么原因而过着朴素的生活,他们的节约意识确实值得大部分年轻人借鉴与学习,只有自己手里面有了足够的物质保证,在快速发展的社会才能有底气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