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聪明的孩子越难带吗?”
那天中午,王姐在小区的长椅上坐着,就看见一位宝妈在跟众人聊天,宝妈聊的眉飞色舞,很享受。
但仔细看她的眼神就会发现,她时不时就得盯着不远处的娃看一眼。
娃大概四岁半左右,正在离着宝妈几米远处蹲着玩。宝妈一会瞅瞅娃,一会就又忍不住夸娃:“聪明,就是太难带了!”
不过,对宝妈这一观点,王姐很反对,王姐说:“你看你家娃,一个人蹲那好半天,估计是在跟蚂蚁聊天,或是跟昆虫啥的玩呢,多省心啊!一看就是聪明娃,这跟同龄娃相比,算是挺好带的了。”
没想到,王姐这番话,彻底打开了宝妈的话匣子。
宝妈一个劲儿倾倒苦水:“我家这娃,在外面好奇心强,一会看看蚂蚁咋爬,一会跟蜻蜓玩会,不再烦我了。
在家的时候,他是天天烦我,总追着我问宇宙在哪里?晚上太阳都哪去了?星星为什么在天空挂着呢?这些问题,让我这个当妈的烦透了,娃的好奇心真是太重了!”
听了这话,王姐神总结:“在外面时,娃的专注力强,一个人玩很久,这是娃聪明的表现。在家里,娃总追着你问问题,好奇心强,这也是很聪明的表现。
俗话说的对,越聪明的娃越难带!您就偷着乐吧,这么聪明的娃,以后您跟着娃享福的日子全在后面呢!”
为什么说,越聪明的娃越难带呢?
①聪明的娃,好奇心重
从脑科学角度讲,大脑的基本结构是由无数的神经元组成,它们之间的连接帮助大脑处理和存储信息,帮人思考和感知,进而产生行为。
如果一个娃很聪明,那么孩子的行为上,可能就会表现出,学习能力强,观察力强,孩子的思维很敏捷,好奇心比较重。
聪明的娃乐意提问,愿意探究事物背后的本质,孩子对新知识很渴求,很可能会主动寻找内心的答案。
比如,有的娃拿到新玩具,总喜欢给它大卸八块,看看里面还有些什么?娃表现在行为上,就是这样爱动手,爱独处,爱发问,爱探究,对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
这时候,娃一旦跟家长的指令,跟长辈的要求相违背,很可能就会被冠上“不听话、太活泼”的罪名,被当作很难带的娃了。
②聪明的娃,愿意思考
脑科学指出,越聪明的娃,大脑发育越完善。
娃的大脑神经元连接的越丰富,越容易更准确的接受和处理信息。这样的娃越聪明越活跃,越会有主动思考的强烈意愿。
而且,娃也很容易对一些事物产生疑问,不再停留于表面现象。
比如,娃可能会对一些逻辑推理感兴趣,对单一事物觉得兴趣不大。娃乐意在思考中享受乐趣,收获知识,拥有满足感。
还有的孩子可能会问,“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动物之间有什么样的小故事呢?”进而产生联想,开动脑子思考。
所以,如果您家的娃,表现出以上这两种行为,这就说明孩子是越来越聪明了。
此时,无论孩子多么磨人,多爱缠着爸妈发问,家长都该努力做到:耐心回应孩子,而且要懂回答的技巧。
脑科学指出,孩子大脑发育,达到完全的时间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在7岁左右发育完全。因此,在孩子7岁之前,爸妈都该想办法帮助孩子,促进孩子后天的大脑发育。
尽管孩子越聪明,可能越难带,但带出聪明的娃来,是整个家庭的幸运。当然,这对家长的耐心要求也更高,还有就是带娃的方法也极为重要。
但一些宝妈可能会抱怨,生娃很累,带娃更累。
就算是全职宝妈,看似不用做什么,但全天24小时的免费保姆,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
尤其是娃在大脑发育期间,问题多,好奇心重,很爱思考,总缠着妈妈花式问这问那,试问哪个当妈的能不烦呢?
既然如此,我们来看看聪明宝妈都是怎么做的呢?
聪明宝妈利用贴贴画带娃,娃越带越聪明,妈妈很省心!
聪明的宝妈王姐,之所以这么有带娃经验,一眼就能看出娃很聪明。那是因为,王姐在娃小时候,就利用贴贴画的方法,轻松带娃,娃自己玩,带着好奇心去玩,在玩中找答案。
结果娃是越带越聪明,宝妈她也越来越省心了。这样的结果,全家都很满意。
贴贴画带娃的育儿技巧,风靡网络。
她用的是是一种符合脑科学的育儿新方式,常用的贴贴画包括左右脑贴贴画、专注力贴贴画,如果你们家孩子好动、爱动手,也可以用这些贴纸,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和开发智力。可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等。
当然除了贴贴画,还可以用早教游戏和让孩子玩益智健脑的玩具,来开发他的智力,培养他的专注力,等上小学后,成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