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来华访问,同中方达成了不少合作,这些合作不仅包含过往中澳传统合作领域,在一些新领域,中澳这次也有所涉猎。
日前,两名澳方知情人士就透露称,澳大利亚即将与中方达成一项新的框架协议,这份协议将满足中国关于防止黑胫病传播的植物检疫要求,在达成后,澳方将向中国试运五批油菜籽,总量约为15万吨至25万吨,这也意味着中澳长达数年的贸易冻结结束了。
(油菜籽)
在油菜籽领域,中澳确实存在天然互补的供需结构。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年均进口量超过400万吨。然而,我国的国内产量仅能满足约六成的需求。澳大利亚作为全球第二大油菜籽出口国,预计年出口量达460万吨,且大多销往国际市场。在品质方面,其双低油菜籽产量占比超过了95%,可以说完全符合中国市场对高品质原料的需求。这种中国需要优质供给、澳大利亚需要稳定市场的格局,就为双方合作打下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在地理和运输上,澳方也存在很大的优势。澳大利亚的油菜籽主产区集中在西澳和南澳地区,距离中国较近,海运的话大概仅需7到10天,和加拿大30天以上的情况来比,具有显著的物流优势。若是现在达成试运协议,澳方五批总计20多万吨的货物,预计在11月前就能抵达中国,可迅速补充中方当前四年来的最低库存,这种近岸供应能力,对中方应对供应链波动极为关键。
然而,一家欢喜一家愁。中澳这边正在为合作达成庆祝之际,加拿大一边也将明白,自己的财路这下彻底被断了。
要知道,过去我国油菜籽的主要进口来源就是加拿大。但是这些年来,加拿大在外交领域无法摆正对华态度,甚至跟随美欧实施了诸多不利于中方的各种政策。
面对这种状况,中方这边也进行了反制。今年三月份,中方就宣布,将对原产于加拿大的油菜籽加征100%的关税。而如今加拿大方面也应该能看清了,中方在这一领域对其展开反制的底气来自哪里。
(加拿大领导人卡尼)
事实上,经过长时间的布局,中方在油菜籽的进口中,早已形成了以加拿大为主、多国补充的多元进口格局。所以除了澳大利亚之外,中方在这一领域还有不少其他的合作伙伴。
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国就加大了从其他国家进口油菜籽的力度,1月到5月,中国从俄罗斯、阿联酋进口的油菜籽同比增长了112.8%和37.5%,加上和澳方的合作,加拿大在华市场份额将从此前的96%,直接降到60%以下。
除此之外,中方在油菜籽自给率上,还在逐步实现稳定增长。我国在2022年启动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后,油菜种植面积从1.09亿亩增长到了今年的1.2亿亩,预计产量能达1800万吨。
总之,未来中方在农产品贸易中的话语权将持续增强,面对这样的博弈,中方将拥有更加坚实的支撑。
我们也清楚,澳大利亚前政府莫里森时期,在外交领域采取的也是所谓“价值观优先”政策,和当前的加拿大政府一样,其在享受中国市场红利的同时,对华为、新疆议题等无端发难,在南海、人权等问题上更是追随美国,甚至撕毁和中国的合作协议,导致中澳关系严重恶化。
面对这种状况,中方也只能采取反制措施,直接造成澳方农业损失超40亿澳元。澳方的这一教训对于加拿大来说其实就是前车之鉴,在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若一国单纯追随美国的“价值观外交”,将导致本国经济成为地缘博弈的牺牲品。
(阿尔巴尼斯转变对华政策)
阿尔巴尼斯上台后,主动发起政策转向。经过澳方多年来努力,中澳之间已解除超过200亿澳元的贸易障碍,涵盖了牛肉、大麦、红酒等多个领域。同时在对华政策上,其也采取了能合作处合作、有分歧就直言的策略,在南海问题上保持低调,避免公开指责中国,在美国要求澳方承诺在台海冲突中支持美国时,阿尔巴尼斯政府也以“基于国家利益行动”为由进行了回避。
这种策略,实际上就为加拿大方面提供了范本,加拿大若能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在保持与盟友协调的基础上,以更灵活的姿态与中国开展对话,将有望在今年启动的中加联合经济对话中取得突破,为两国关系注入新动能。
说到底,这样的转变不是妥协,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毕竟,中国市场这么大,能搭上这班车,对加拿大的经济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减少对单一盟友的依赖,也有助于其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站稳脚跟,这才是一个国家保持战略自主的聪明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