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广州没有网易,或许其在全国的游戏中心地位会黯淡几分。
如果深圳没有腾讯,或许在游戏地图上,只能被列入其他。
依靠腾讯强大的游戏吸金能力,深圳在中国游戏产业中的牌面几乎不可撼动。
深圳发布在2024年8月曾经在一篇名为《从“悟空”出圈看深圳游戏产业实力》的文章中提到:
目前(2023年),深圳游戏产业收入已超1000亿元、占全国逾50%,培育出一批以腾讯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深圳游戏产业不仅企业数量多,研发、运营能力也全国领先,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为建设国际电竞之都不断“竞速快跑”。
腾讯被单独点名,而占据全国游戏产业半壁江山的这一现实中,鹅厂的贡献,可谓独一份。
毕竟,2023年,腾讯游戏业务收入就达1799亿元(国内收入1267亿元)。
仅仅从产值上看,深圳较之广州占比35%,腾讯较之网易游戏816亿元的收入,要高出太多。
事实上,《黑神话:悟空》这款在深圳官媒报道中宣称是深圳制造的首个国产3A游戏大作,实际是游戏科学的杭州团队开发,其深圳团队则负责手游开发,后者的利润为前者补充开发资金。
若无如此跟脚,游戏科学也不可能在2024年底被全国公认为杭州六小龙之一。
之所以能把《黑神话:悟空》的成功和深圳拉到一起,其最大的“证据”还是在腾讯身上:
离开腾讯后,《黑神话:悟空》游戏制作人冯骥及其核心团队,在深圳南山正式组建“游戏科学”。
2020年8月20日,在《黑神话:悟空》第一部预告片发布后,腾讯在技术上为游戏科学提供支持,最后又选择在资金上全力支持……
由于深圳有腾讯,让整个游戏产业的优质资源都向其聚拢。
早在2019年1月,广东游戏产业年会上就发布了一组数据:
深圳的游戏营收规模在广东占比为68%,广东省网络游戏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4498家)、广州(2768家)两市。
在199家中国上市游戏企业中,广东上市游戏企业44家,其中深圳26家,广州9家……
不过,幸运有时候也是不幸。
恰恰由于腾讯过于一枝独秀,让创梦天地、中手游、吉比特、冰川网络、第七大道、游族网络、盛讯达、天舟文化等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游戏厂商很容易被外界选择性无视。
结果,就让整体呈现“一超多强”的广州,拿下了游戏之都的桂冠。
如果深圳没有腾讯,或许也不会有在全球游戏业界名气极大的“南山必胜客”故事。
2006年,韩国NEXON公司发现腾讯旗下《QQ堂》游戏的玩法和建模与自家的《泡泡堂》十分相似,便把腾讯以盗版游戏的罪名告上了法庭。
然而,腾讯法务部反驳道,一款游戏的玩法是没有版权的。
法院最终判定,虽然《QQ堂》从游戏方式、界面布局等确实与《泡泡堂》类似,但并不是真的一样。
而最重要的代码方面,腾讯证实了自家《QQ堂》代码原创之后,遂获胜。
玩法借鉴不侵权,这个案例的胜诉,一度让中国游戏产业快速借鉴韩国游戏而壮大。
至于当下全球游戏产业竞相模仿中国免费游戏、道具付费这一模式的浪潮,则可以看作是当年故事的余波。
“拿来主义”之后再创新、并反超、欢迎来学,成为中国游戏产业的底气。
从2006年的诉讼开始,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腾讯,也开始成就“南山必胜客”之名。
该公司屡屡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起诉并胜诉,故网友将其法务部门冠名为“南山必胜客”,以此来揶揄有“地表最强法务部”之称的全球游戏巨头任天堂在版权问题上的蛮横。
问题又来了,没有腾讯,深圳或许会和游戏产业失之交臂。
但即使有了腾讯,深圳为何也没能成为中国游戏之都?
除了成为游戏之都外,深圳还有其他选择吗?
答案:这个真的有,且看深发展!
刊载于《人民邮电报》2025年5月27日《乐游记》专栏444期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