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河南如何发力?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以“新”提“质”、以“质”催“新”。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新路径、塑造新优势,是河南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培育产业体系新支柱的必答题。
2024全国两会期间,河南日报社围绕新质生产力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氢能、新材料等领域,深入一线调研采访,挖掘各领域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形成的生动案例,引导各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河南抢占人工智能新赛道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辉尹江勇 曹萍
去年以来,ChatGPT、Sora等大模型应用轮番引起热潮,将人工智能技术拉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也预示着人工智能离大众生活越来越近。
从国家层面看,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已上升为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的战略问题,国内多个省市也纷纷出台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系统提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河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如何?下一步将在哪些方面发力?记者日前对相关机构进行了采访。
发展人工智能,首先离不开算力支撑。得益于我省近些年对新基建的重视和投入,我省算力基础设施稳步提升。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评价白皮书(2023年)》,我省算力规模约4100PFlops。目前,河南在超算、智算、通算方面均有布局。超算方面,科技部批复建设的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双精度算力100PFlops,在精准气象预报、大气污染防治、工程仿真、生物育种、精准医学等方面开展了特色应用;智算方面,已建成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期建成100PFlops并投入运营,已为省内外100多家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提供算力服务;通算方面,建设有省市政务云存算一体数据中心,三大运营商均在河南建设了大型数据中心。去年年底,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建设工程项目在郑州开工,建成后将把河南超算算力和智算算力提升一个能级。
同时,我省在计算终端产业培育上也可圈可点,近年来先后引进培育超聚变、黄河信产、郑州浪潮、龙芯中科等重点企业,产业集群式发展态势明显。
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在于算法,河南因为互联网产业发展整体落后,在这方面一直较为薄弱。不过,随着河南对基础研究的重视,人工智能基础算法方面也正在追赶,有多个团队的算法研究取得突破,主要集中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以及省科学院、嵩山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其中,河南大学王家耀团队“时空大数据基础算法”、郑州大学徐明亮团队“智能群体行为模型”、嵩山实验室张建辉团队“空间智能融合感知算法”等技术水平在国内较为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