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明明已经做到皇后位置了,为什么晚年会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那拉氏出生于康熙五十七年,也就是1718年,她的父亲叫讷尔布,是当时满洲的一个普通佐领,所以那拉氏的出身说不上太差,但肯定也算不上多好,不过那拉氏能在家庭相对一般的情况下,被雍正选为自己的儿媳妇,相貌和品行都应该是相当出众的。只不过比较可惜的是,那拉氏嫁给弘历的时间太晚了,她是在17岁那年,也就是雍正十二年时才嫁给弘历当侧福晋的,而当时24岁的弘历已经和正福晋富察氏生了三个孩子了,正是感情最亲密的阶段,包括弘历当时的另外一位侧福晋高佳氏,当时也是入府多年。
所以那拉氏在弘历当皇子时期,他们两个人接触的时间并不长,她嫁给弘历一年不到,雍正就驾崩了,等到乾隆继位后,先是把正福晋富察氏封为了皇后,侧福晋高佳氏被封为了贵妃,而那拉氏就只是一个妃位。被封为了娴妃,娴的意思就是优雅温婉。包括册封时乾隆对那拉氏的评价,据《清高宗实录》的记载,那拉氏,持躬淑慎,赋性安和,说那拉氏就是一个知书达礼,又内向安静的女子。那我们说乾隆此时对那拉氏的评价,就是不好不坏不咸不淡的。
乾隆登基时,那拉氏才刚刚18岁,她是完全有机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去拉近和乾隆的关系的,那么,那拉氏此后和乾隆的关系又是怎么发展的呢?
其实关于那拉氏早期的资料真的太少了。很多人怀疑她早期的那些资料,应该都是被乾隆给销毁了,因为他们俩后来夫妻闹掰了。所以关于那拉氏在乾隆早期的生活状况,就只能去靠一些其他的史实去猜测,而这里面最重要的两个史实,其一就是孩子的数量,截止到乾隆17年,42岁的乾隆,从皇子生涯算起,20多年的时间,他先后和6位女性分别生过15个孩子,但这里面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他和那拉氏生的,而考虑到那拉氏此后是具有生育能力的,所以普遍的第一个推测就是,乾隆和那拉氏早期的感情状况并不亲密。
其二就是尽管那拉氏始终都没有孩子,但在乾隆朝后宫的典礼文册上的排序,那拉氏比许多有孩子的妃子还要高,她的牌位次序只低于皇后富察氏和贵妃高佳氏,她排老三。也许乾隆早期对那拉氏并不是十分的亲密,但他至少应该是很尊重那拉氏的。而这份尊重里面,除了因为那拉氏是自己皇子时期就在一起的侧福晋,很可能也是因为那拉氏平常的表现,她对周围人的态度始终都是端庄守礼,合乎法度。于是就在这种虽然不亲密但又很尊重的情况下,乾隆十年,28岁的那拉氏在尽管仍然没能生下一儿半女的情况下,依然被封为了贵妃。
如果那拉氏人生未来的轨迹,始终都保持这样一种生活状态的话,可能她的人生也不会太差。因为按照规定和传统,身为贵妃的那拉氏,她活着的时候每天都会有8个宫女来伺候她,而她死后,大概率也会被追封一个皇贵妃的位置,然后葬入属于自己的地宫来享受自己的祭祀香火。可是世事并不随人愿,后来发生的很多事打破了那拉氏本来的人生轨迹,大家都知道那拉氏后来成了乾隆的继后,那拉氏能够成为乾隆的第二任皇后,还真是有点儿阴差阳错的意思。
那拉氏在乾隆十年正月被封为的贵妃,二月份意外就发生了,当时在后宫地位排在第二位的皇贵妃高佳氏突然病重,医治无效去世了,接着又仅仅过了三年,乾隆十三年的三月份,后宫排位第一的乾隆的初恋富察皇后也同样在东巡的时候染病去世,等于三年时间,乾隆后宫里排位最高的两个人都相继离世了,这时那拉氏在后宫中的资历地位一下就从第三变成第一了。这一年那拉氏31岁,接着就在富察皇后去世的关键时刻,皇太后钮祜禄氏还站出来推了那拉氏一把。
当时富察皇后的丧期还没过,乾隆正伤心欲绝难受的不行的时候,皇太后突然找到了乾隆,说了这么一段话,皇后母仪天下,犹天地之相成,日月之继照,皇帝春秋鼎盛,内治需人。意思是有天就要有地,有太阳就要有月亮,有皇帝就要有皇后。现在富察氏过世了,你伤心归伤心,但是找人当新皇后这件事。你也必须得放在心上,那说到立皇后,立谁呢?钮祜禄氏接着又说了,娴贵妃那拉氏,系皇考向日所赐侧室妃,人亦端庄惠下,应效法圣祖成规,即以娴贵妃那拉氏,继体坤宁,予心乃慰。意思是说,娴贵妃那拉氏,论身份,那是你父亲胤禛当年给你选的,论人品,为人端庄,向下宽仁,是绝对的典范。所以只有立那拉氏当皇后,我才放心。
等于就在富察氏的丧期之内,皇太后钮祜禄氏就给乾隆施压了两件事,其一要另立新皇后,其二要立就立那拉氏。而乾隆当时的回应是什么呢?据《清高宗实录》的记载,朕以二十余年伉俪之情,恩深谊挚,遽行册立,于心实所不忍。意思很简单,我和富察氏的感情真的很好。现在富察氏刚走,就让我无缝衔接立刻找一个别人当新皇后,这件事我可接受不了,我得有一个过渡期来缓一缓。最终乾隆和钮祜禄氏达成了一个妥协方案,先找一个人以皇贵妃的身份来代行皇后职能,主持六宫工作,等富察氏丧期过了,再立这个人当皇后。这里有个有争议的点,那就是选那拉氏当新任皇贵妃,也就是未来的皇后,到底是钮祜禄氏逼乾隆的,还是乾隆自己愿意选那拉氏的?
这里应该是乾隆自己主动选择的那拉氏,因为乾隆他自己后来说过这样一句话,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乾隆他承认选那拉氏当皇贵妃是她自己主动申请的,并不是钮祜禄氏强迫她的。那我们说此时31岁的那拉氏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忽然就要升为皇贵妃,并且要在将来升为皇后,按理说那拉氏应该是很开心的吧,但事实上却并不一定,因为乾隆他接下来的行为,就是在用实际行动给那拉氏证明什么叫白月光,什么叫蚊子血。那拉氏从贵妃到皇贵妃再到皇后的这个过程中,在那拉氏的每个关键时刻,乾隆都会跳出来强调一下,其实朕还深深的爱着朕的亡妻富察氏,乾隆这到底是在干什么,成心给那拉氏添堵吗。
就在乾隆宣布要立那拉氏成为皇贵妃和未来皇后的时候,按理说那拉氏应该是主角,可乾隆却在上谕里,不管是从开场还是到中间过渡,都在表达自己对亡妻富察氏的强烈怀念,话里话外就是八个字,富察很好,朕很爱他。而等说到主角那拉氏的时候,乾隆则是把锅全都甩给他的母亲钮祜禄氏了,他是一个字都没提当初是他自己主动选的那拉氏这件事,反而是在不停的强调选那拉氏这件事,其实完全都是太后的意思,乾隆这一波骚操作,搁谁谁不膈应。那拉氏的心里肯定也会别扭,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毕竟他是皇帝。
当然也可能是白月光富察氏刚走,他太伤心了,没太顾及那拉氏的感受,可等到转年乾隆十四年,要正式册封那拉氏当皇贵妃的时候,乾隆又折腾了一番,因为那拉氏当皇贵妃是要设六宫事,代行皇后职能的,所以各方面的规格是比较高的,包括典礼中的各种物料也都比往年显得要好。而正当所有人都喜气洋洋的时候,乾隆就又出幺蛾子了。当时礼部上奏说要安排典礼当天各路公主、王妃、命妇的庆贺礼,可是却被乾隆给拦下了,说典礼对内好一点儿就可以了,对外的这些贺礼,就没必要搞了。朕意初封即系贵妃者,公主王妃命妇,自应加敬行礼,若由妃晋封者,仪节较当酌减,此一定之差等,如果是一上来就当贵妃的,那外边这些公主王妃命妇,是应该来行礼的。但如果一开始只是个妃,是慢慢升上来的,那就没必要搞这套了。
于是在册封皇贵妃时,这些对外的贺礼就都被乾隆给取消了。那拉氏看着乾隆这些做法,她能怎么办,只能忍着了,然而等到典礼结束之后没多久,乾隆又开始一个人在那开始写诗追忆往昔了。诗名一上来就叫《惘然》,而且里面写的特直白,六宫从此添新庆,翻惹无端意惘然。如今这后宫大家看起来好像都挺开心的,不过朕的心情却很一般。接着乾隆还怕别人看不懂他写的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心情一般,就又在后面加了个注释,遵皇太后懿旨,册封摄六宫事皇贵妃礼既成,回忆往事,辄益惘然,意思是说太后逼着朕封了个皇贵妃,这让朕回忆起过去时,心里好难受啊,很难想象那拉氏每天看着自己老公隔三差五的,就写点类似的小作文怀念亡妻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心情。
也许当时那拉氏心里还是能接受的吧,毕竟还有一个皇贵妃的典礼呢,你不能再偷工减料了吧,等到富察氏丧期结束之后的皇后典礼,这你不能再瞎折腾了吧,你还别说乾隆的确没有在那拉氏皇后的典礼上折腾。乾隆15年八月初二,在富察氏丧期过后举行的那拉氏的皇后典礼,那是非常恢弘的,一点儿毛病没有,毕竟皇后的册封礼也是代表着大清的脸面。可在11天后8月13日,乾隆过生日时,乾隆就忍不住了,开始写诗发牢骚了,中宫初正名偕位,万寿齐朝衣与冠。有忆那忘桃花节,无言闲倚桂风寒,意思是说这新皇后是立了,大家也都来给朕过生日了,可朕现在这一回忆起过去那些日子,就觉得现在风好大,朕好冷。
这里强调一下,那拉氏能从一个普通佐领家庭,先被雍正选中当弘历的侧福晋,再到之后被钮钴禄氏和乾隆都认可当下一任皇后,他本人的外貌气质、道德涵养一定都是很好的,就这个条件摆在这,乾隆他是一定能看得到的,不然也不可能去选那拉氏来当皇后。可乾隆他最初的这个心理,就是一边选了那拉氏,一边又怎么都始终放不下他的初恋富察氏。于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在乾隆十六年时就写下了那首特别有名的自问自答的著名诗句,岂必新琴终不及。乾隆自己问自己,难道那拉氏就一定不如富察氏吗?然后乾隆琢磨了一会儿,就又写下了后半句,究输旧剑久相投。那拉氏他是真的比不上富察氏。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矫情的老公,你能和他过下去吗,这也就是在封建社会,你是皇帝那拉氏一个女人没办法。
不过乾隆多多少少还是进步了,最起码他开始反思自己了,乾隆也意识到了,人家那拉氏也是挺好的,内向温婉,模样不差,知礼守节,于是这一年,乾隆十六年,乾隆和继后那拉氏之间的感情逐渐升温了,他们两个之间终于有孩子了,而且在五年之间连续生了两男一女三个孩子。虽然那拉氏曾经有那么几年是活在富察氏的阴影之下,但后面怎么也算是苦尽甘来了,自己是皇后又生了儿子,以后的路就是光明大道,可那拉氏的晚年,她又是怎么突然坠落了呢?
这一切都要从乾隆三十年讲起,那一年,乾隆55岁,那拉氏48岁,老两口正带着一众嫔妃皇亲和官员们去南巡,直到2月18日的上午,老两口还在一起吃早点呢,结果晚上突然就出事了。出了什么事呢?用乾隆当时给京城回信的原话来说,就是四个字,皇后疯了。那拉氏到底干什么了,以至于乾隆说他疯了,目前能确定的就只有一件事,就是在那一天的下午或者晚上,那拉氏在把身边的宫女太监请出了房间之后,自己一个人在房里把自己的头发给剪了。在满洲旧俗里,只有家里死人了才剪头发,等于那拉氏这是在公开诅咒乾隆,而当乾隆发现这件事时,那拉氏非但不认错,还和乾隆吵起来了,用乾隆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那拉氏乃至自行剪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毕竟悍然不顾,这件事就挺邪门的。
没有人知道那拉氏他为什么会突然剪头发,可能连乾隆他自己都不知道那拉氏为什么会这样,他当时能够想到的唯一理由就是那拉氏疯了。于是乾隆立刻安排了两件事,第一,那拉氏头发剪太多,第二天肯定是不能见人了,所以当天乾隆就安排人把那拉氏给送回京了。紧接着,乾隆的第二项安排就是要求京里的亲信太监,去把那拉氏住过的地方翻个底朝天,据《乾隆朝奏折朱批》记载,她平日恨我必深,宫外圆明园她住处净房,你同毛团细细密看,毛团是另外一个太监的名字,不可令别人知道,若有邪道踪迹,等朕回宫再奏,密之又密,通过乾隆的这段话,可以得出一个判断,那拉氏他断发之后,肯定是表现出了对乾隆极大的怨气的。
并且在争吵时,大概率是给乾隆骂了个狗血喷头,才会让乾隆说出他平日恨我必深这种话,甚至还让乾隆担心有没有邪道踪迹,意思就是说那拉氏除了剪头发之外,是不是还在用其他的东西来魇镇自己。而从事后的情况看,那拉氏应该是没有魇镇乾隆的,否则乾隆是不可能保留她的这个皇后的封号一直到最后的。截止到目前为止,大概率乾隆他本人都是处于在一个蒙圈状态的,毕竟他长这么大,50多年了,从保送夺嫡到登基称帝,谁敢对他这样,而让乾隆更痛苦的在于他是个好面子的人,当天晚上他把那拉氏送走之后,第二天人们就发现皇后不见了,接着就谣言四起,传的到处都是,而当时那个谣言的传播速度夸张到了什么程度呢?
在乾隆41年,这件事已经过了十多年了,可继后的事又被一个叫严譄的人给翻出来了,那拉氏过世之后乾隆一直没有立新皇后,严譄就想劝乾隆立后,在提到过往皇后的优点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纳皇后,也就是那拉氏,贤美节烈,多蒙宠爱,见皇帝年过五旬,国事纷繁,若仍如前宠幸,恐非善养圣体,是以故加挺触轻生,意思是说当初那拉氏和乾隆吵架,是因为乾隆的夜生活过于丰富,那拉氏怕乾隆出事,才和乾隆吵起来的。那乾隆一看就急眼了,立刻找人把严譄给抓起来了。
审问他这些话到底都是从哪听来的,结果这一审就更坏了,严譄在供词里边交代的是,乾隆三十年,皇上南巡,在江南路上先送皇后回京,我那时在山西本籍即闻得有此事,人家都说皇上在江南要立一个妃子,纳皇后不依,因此挺触,将头发剪去。乾隆在浙江和媳妇关着门吵了一架,不到一年,连远在山西的人都听说了这件事,而且还选择了流量最大的版本进行宣传。那么那拉氏会因为乾隆要立什么妃子才和乾隆闹翻的吗。大概率应该不是的。
首先那拉氏就不是这种人,当年册封那拉氏当皇贵妃时,乾隆和钮祜禄氏共同表示过,那拉氏的为人是端庄惠下,她是非常有容人之量的这么一个人。其次更关键的在于,那拉氏20多岁的时候都没有因为争风吃醋出过丑闻,怎么可能在30岁以后都当上皇后,生下皇子了,最后是在自己48岁,都快50岁的年纪,突然和乾隆因为要立个妃子而把自己的头发就给剪了呢。所以那拉氏剪头发这件事,应该和别的女人没有关系,同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那拉氏不管遇到什么事,她都犯不上把自己的头发剪了诅咒乾隆,因为她这头发一剪,不但把自己糟践了,连带着把自己亲儿子皇十二子永璂也给糟践了。
不过诡异的是,从事后看,永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他母亲那拉氏断发事件的影响,比如死后没有爵位,但其实永璂本人生前也并没有被乾隆太过区别对待,甚至后来乾隆在让永璂编书时还夸过永璂,汝所进书甚好,汝所作之书亦费心矣。这完全都是在宽慰永璂的话吗,那拉氏剪发诅咒乾隆这件事肯定是真的,他骂过乾隆应该也是真的。但乾隆没有废掉她皇后的名号,没有冷落打压他的儿子永璂,也都是真的。于是,当一切都无法从合理的角度解释清楚时,很可能那拉氏在2月18日那天,就是突然疯了。所以只有乾隆他是一方面知道了那拉氏对自己是有怨气的,是想诅咒自己的,但另一方面又意识到了那拉氏可能真的是受了什么委屈才疯的,所以乾隆他才会选择在出了这种事的情况下,既保留了那拉氏的封号,又会时常安慰永璂的。
只不过那拉氏他到底是受了什么委屈,或者遇到什么其他的原因疯的,这又是一个谜团了。而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乾隆他会如何对一个剪了头发,形象不堪又对自己有怨气,时不时就可能胡说八道的疯皇后呢,那只能是幽禁了。等那拉氏回京后,乾隆就把所有伺候的宫女都给撤掉了,然后换又了两个新人,目的很简单,就是既要派人盯着那拉氏,又不能让太多人接触到她。而在幽禁之余,乾隆对那拉氏肯定也是有怨恨的,道理很简单,那拉氏的疯化都能让乾隆感受到她平日恨我必深了,可见那拉氏说的话一定是极其过分的。而且没有人会喜欢讨厌自己的人的,尤其那个人还是皇帝的时候。
所以乾隆回京后立刻就把自己曾经封给过那拉氏的所有册宝都给收回了。在那拉氏被幽禁的日子里,乾隆满脑子想的都是该如何把这件事给冷处理掉,既不想让别人见到那拉氏,也不希望有人来讨论那拉氏,当时有一位刑部侍郎十分不开眼的想替那拉氏说话,结果直接被乾隆扔到黑龙江流放,之后再也没有官员敢提那拉氏这件事了。
而那拉氏在被乾隆幽禁的一年后病逝,终年49岁。那拉氏到去世时都还有着皇后的名号,但乾隆却说她犯了错,丧礼只能按皇贵妃的标准来办,并且乾隆还下令绕过了礼部,不允许政府官员来办那拉氏的丧礼,最后是由皇家内务府将这场丧礼草草收场的,把那拉氏的棺椁往之前去世的纯惠皇贵妃的陵寝里一塞,就完事了,之后乾隆更是既不允许礼部安排祭祀,也不允许官员们商讨那拉氏的谥号,以至于我们今天提到那拉氏时,就只能叫他一声继后,而不能像此前对富察氏那样,我们还能说一句孝贤皇后。
那拉氏疑似突然疯掉这件事,不管是对他自己而言,还是对乾隆而言,那都是一场悲剧。尽管乾隆竭力将这件事冷处理了,可她毕竟是皇后,这件事也是一直从官场流传到民间,从国内到国外,到处都在传各种谣言,什么版本都有,今天说乾隆喜新厌旧,明天说那拉氏监守自盗,说什么的都有,到最后连乾隆都不得不承认,皇后一事,天下人所共知共闻。
而当那拉氏去世十多年后,人们还在讨论这件事时,乾隆终于崩溃了,他开始向他老爹雍正写《大义觉迷录》一样,来对人们赌咒发誓,立后一事,更属妄诞,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朕心事光明正大如此,洵可上对天祖,下对臣民,天下后世,又何从訾议乎,意思是说朕敢对老天对祖宗发誓,那拉氏这件事朕真的是办的问心无愧,你们爱说啥就说啥吧,可能乾隆他就真的是觉得自己还挺冤的,她都剪头发咒朕死了,朕都给他留着皇后的名号的,你们就还想朕怎么样呢?
或许乾隆对那拉氏是有过感情的,不然他不可能在富察氏死后主动选择让那拉氏来当第二任皇后,而那拉氏跟着乾隆很大可能也是受过委屈的,除了他刚当皇贵妃当皇后那几年,乾隆隔三差五的去追念富察氏之外,她晚年一定是遇到了我们难以想象的事情,才会突然疯了的。因为她儿子永璂从小时候起,就是很优秀的学习也很好。如果不是遇到特别难以想象的事情,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她也不会变成那副样子。假如人死后真的有灵魂的话,那拉氏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会不会后悔呢?假如他有选择的权利,他还会愿意选择在17岁时继续嫁给弘历来经历后面的一切吗?而乾隆不管再怎么说自己问心无愧,他最后对那拉氏的冷处理,多少还是有些无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