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起亚2024年全球狂卖723万辆,仅次于丰田、大众,稳坐车企“探花”位置。但吊诡的是,这个国际巨头在中国市场却混成了“小透明”——年销仅40万辆,市场份额不足1%,连比亚迪单月销量都打不过。“全球老三”在中国沦为“非主流”,这出荒诞剧背后,藏着三重致命失误。
在北美,现代起亚是安全标杆:索纳塔标配2.0T+8AT,中保研碰撞全优;可到了中国,同一款车竟被阉割成1.5T+7速干式双离合,碰撞成绩还缩水。更讽刺的是,当中国用户吐槽“减配”时,韩方高管竟辩解“中国路况不同”。这种傲慢的双标,直接让口碑崩盘——社交媒体上“工业垃圾”“区别对待”的骂声铺天盖地。
2020年就发布的E-GMP纯电平台,IONIQ 5在欧美卖爆,可中国消费者等到2025年才见到实车,定价还高达40万。彼时比亚迪DM-i已屠榜三年,小米SU7都标配激光雷达了。现代起亚的电动战略,活像“恐龙反应”——等陨石砸到头上才想起来跑。
十年前,伊兰特、K5靠“高配低价”横扫市场,但韩系车沉迷于此无法自拔。当比亚迪秦PLUS把混动门槛砍到9.98万,吉利银河用8155芯片智能座舱碾压合资车时,现代ix35却还在靠降价到10万内续命。低价策略如同吸毒——短期提神,长期要命,最终品牌被钉死在低端市场。
如今现代起亚终于慌了:北京现代狂招经销商,仓促推出中国特供电动车“艾尼氪”;起亚连夜抱华为大腿求装鸿蒙座舱。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中国电动车渗透率已破50%,蔚小理年销超20万辆,留给韩系车的翻盘时间,恐怕只剩“ICU抢救窗口期”。
残酷真相:不是中国市场抛弃韩系车,而是韩系车自己放弃了中国市场。当一家车企把“全球战略”当成忽视本地化的遮羞布时,它的溃败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