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在中东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中的存在感相对较弱,远不及埃及和伊拉克那样引人注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显得极为重要。近几年来,胡塞武装的崛起更是使这个国家逐渐受到全球的关注。在这段动荡复杂的历史中,曾经有一位政治强人,他以超过三十年的统治时间而著称,曾与胡塞武装结成联盟,最终却被自己的盟友所杀。那么,这一惊心动魄的变化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
一、军人的崛起
这位传奇人物便是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他曾长时间担任也门总统。1942年3月,萨利赫在也门萨那省的一个村庄出生,年轻时便对军事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他十六岁时,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也门的武装部队。随后,他进入军校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最终晋升为下士。当时的也门仍然是一个日益受到改革影响的王国,受到埃及七月革命启发的也门自由军官组织发起了革命,成功推翻了统治的巴德尔王朝。
萨利赫逐步在萨那军事学院和装甲兵学校接受训练,他的军事才能使得他迅速崭露头角,最终担任装甲旅旅长以及曼德海峡地区驻军司令。1974年,萨利赫参与了推翻埃里亚尼政府的军事行动,这一经历使他顺利踏入政界。1978年6月,萨利赫被任命为武装部队的副总司令及总参谋长。同年七月,经过选举,萨利赫被选为总统,并同时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
二、荣耀与挑战
随后,萨利赫在1983年和1988年两次成功连任也门总统。1990年,南北也门实现了统一,萨利赫被选举为总统委员会的主席以及国防委员会的主席,继续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在随后的多次总统选举中,萨利赫频频胜出,稳固了他在国家政治中的权威地位,成为也门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政治强人。然而,1994年也门爆发了内战,尽管这场冲突迅速被萨利赫平息,他的统治似乎仍然牢不可破。
然而,波澜不惊的局面在2011年发生了改变,民众在首都萨那的街头开始了规模庞大的反政府游行。起初,抗议的声音主要集中在对失业、经济困境和腐败的愤怒上,但随着抗议活动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萨利赫辞职,局势骤然紧张,甚至引发了激烈的武装冲突。在这场抗议运动背后,胡塞武装开始日益活跃,他们早在此之前便对萨利赫政府心怀不满,并与其进行了长达六年的对抗。
三、盟友的背叛
2011年11月,国际社会的压力愈发增大,萨利赫被迫接受了权力的交接,副总统哈迪顺利成为新的总统。然而,胡塞武装并未停止行动,他们再度发起军事行动,与哈迪政府展开对抗,并于2014年9月成功占领首都萨那。尽管萨利赫已下台,但他手中仍然掌握着一支重要的共和国卫队,意图借此力量进行东山再起,于是他为了对抗获得国际承认的哈迪政府,选择与胡塞武装结成联盟。
2016年7月,萨利赫和胡塞武装共同成立了所谓的“民族救国政府”,但这段同盟关系却极为脆弱。由于权力分配和各种矛盾,双方频繁产生摩擦。至2017年,萨利赫开始公开向沙特及其他国家示好,准备联手对付胡塞武装。由此,他与胡塞武装的关系彻底决裂。在2017年12月4日,萨利赫遭胡塞武装击毙,这位被誉为“也门之狐”的政治人物生涯也随之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