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吉利狙击小米汽车的武器,显然不止于极氪001一款车。
作者:王瑞昊
编辑:张敏
文章来源:钛媒体APP(taimeiti)
图片来自:AI大模型生成
极氪正以防守者的姿态,全面狙击还未公布价格的小米SU7。行业内普遍认为,这会让雷军和他的小米汽车倍感压力。
这是短短两个月以来,极氪对小米汽车的第二次狙击。上次是极氪007,这次轮到了中期改款的极氪001。
2月27日,极氪宣布中期改款001正式上市,售价26.9万-32.9万元。相比老款车型,改款001升级了超过55%的整车装配级部件总成,在总成本增加了5万多元的基础上,售价不升反降,入门价降低了3.1万元,顶配价格下调近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极氪官方上市直播的留言评论中,出现最多的声音是围绕极氪001与小米汽车的讨论。甚至在发布会现场,还爆发出了“让雷军学学”的起哄声。
在社交平台上,围绕极氪001与小米汽车的争议,更是随处可见。极氪与小米之间的火药味,愈发浓厚。
尽管极氪高管极力否认对小米汽车的针锋相对。但同为主打性能的纯电车型,极氪001与小米SU7争锋相对的火药味,已跃然纸上。
从已公布的信息来看,极氪001对标的无疑是高配版小米SU7。
雷军在去年底的发布会上质疑其它汽车厂商的800V是虚标,并称小米汽车是真·800V,最大电压达到871V。毫无疑问,雷军口中的871V高压平台只会出现在高配车型上。但极氪001用全系标配全栈800V予以回击。据了解,这是目前市面上首款实现全系标配800V的纯电车型。
雷军表示小米SU7的最大纯电续航高达800公里,并要挑战冬季纯电续航之王。但殊不知,极氪早在去年就将最大纯电续航做到了超过1000公里。改款极氪001更是将入门车型的续航提升至750公里。小米表示充电5分钟增加220公里续航,极氪则是充电5分钟增加256公里,从10%-80%,仅需11.5分钟。
图片来自:钛媒体APP拍摄
动力的比较也争锋相对。小米SU7的双电机全轮驱动版,最大功率495kW,最大扭矩838N.m,零百加速最快2.78秒。改款极氪001则应用了与性能超跑001 FR同源的电驱系统,最大功率580kW,最大扭矩810N.m,零百加速最快3.3秒,可以说是不遑多让。
总体来看,小米SU7胜在高配车型的参数顶级,但低配车型可能表现平平。而改款极氪001的优势在于顶级配置的标配化。比如全系标配800,全系标配8295智能座舱芯片,全系标配激光雷达,甚至全系标配28扬声器配置的雅马哈音响。更别说还有为老用户免费升级包括高速/城区NOA的ZAD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小米SU7的最终售价即将揭晓,围绕极氪和小米之间的争论将会愈发猛烈。而吉利狙击小米汽车的武器,显然不止于极氪001一款车。
虽然小米SU7的价格还未公布,但大致区间势必会落在15-30万之间。而在15-30万级的每个价格段,吉利都有相对应的车型。
15-20万级市场,今年1月上市的中大型纯电轿车银河E8,是小米不容忽视的竞争对手;20-25万级市场,有中型纯电轿车极氪007的防守;25万-30万级市场,则是刚上市的中期改款极氪001,也可能是小米SU7最大的竞争对手。
15-30万级的每个价格段都有吉利系车型重兵把守,而且都是“新鲜出炉”的新车型。这无疑给小米SU7的定价,出了一道“老大难题”。
如果小米SU7的起售价低于20万,它如何面对拥有800V高压平台,全系标配8295车机芯片,且拥有一块45英寸8K超大中控屏的银河E8。数据显示,银河E8上市首月的销量就超过了3000辆,已展现出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雷军曾说小米SU7的定价不可能是9.9万,也不会是14.9万和19.9万。那么如果入门版售价就超过20万元,低配车型如何应对入门售价仅为20.99万的极氪007。后者已在市场上展现出了竞争力。数据显示,今年1月的首个完整销售月,极氪007交出了近6000辆的销量成绩,跻身中型纯电车销量前三,仅落后于特斯拉Model 3和红旗E-QM5。
很显然,小米SU7的价格段大概率会覆盖25-30万级市场,届时将会直面竞争刚上市的改款极氪001。作为极氪品牌的首款车型,极氪001上市3年来累计销量已超过16万辆,是帮助极氪站稳脚跟的首要功臣。同时,极氪001也是极氪树立高端品牌形象的关键车型。
因此可想而知,面对小米SU7的竞争,极氪最不容有失的市场,便是极氪001所在的细分市场。面对竞争,极氪也势必会拿出“死守”的防守姿态。小米SU7要想从极氪001手中抢夺市场,双方针锋相对的竞争态势恐怕会再升一级。
虽然吉利并未直接表示要“围剿”小米汽车,但吉利的拥趸已将小米汽车“包围”了。这或许与小米汽车挖角吉利高管有关。
小米汽车的研发负责人,也是主导小米造车项目的胡峥楠,此前是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资料显示,胡峥楠于2012年加入吉利汽车,并于2016年升任研究院院长。2021年9月,胡峥楠低调加盟小米汽车,此时距离小米宣布造车仅过去半年时间。
有网友表示,由于这一段历史,导致吉利高层对小米不爽,总想着要反击。对此,吉利控股副总裁杨学良回应表示,吉利系产品的定价主要基于用户感知和竞争格局,不会针对还未上市的产品。但同时强调,过去的就过去了,似乎话中有话。
而在改款极氪001上市后,面对和小米的竞争,主管营销和服务的极氪副总裁林金文则表示,“面对小米这样的对手,我们是既尊重又敬畏,需要向小米学习营销和品牌公关等技巧”。
但他同时强调,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定义能力,是值得小米去学习的。并直言小米汽车的主要技术成员构成确实是对极氪的一种“致敬”。
但毫无疑问,小米汽车的入局,将加速汽车产业的淘汰赛。这一点也得到了吉利高管的认同。极氪CEO,同时也担任吉利控股总裁一职的安聪慧表示,淘汰赛已经提前到来,2024年行业变化可能会超过预期。他认为,今年的竞争主要靠增量市场,纯电市场的增幅预计会和2023年持平,不到20%。
此前,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发文表示,在20万以上新能源市场,到今年四季度结束,头部三个品牌会吃掉70%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比燃油车更集中,类似于智能手机的市场格局。李想改变了他此前认为的头部会有5个品牌的判断。
那么,在汽车行业竞争呈现白热化的背景下,小米汽车又该如何出牌呢?(本文作者王瑞昊,来源于钛媒体App,Web3大佬已获得作者授权、经Web3大佬编辑发布,文中观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Web3大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