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刘邦的胜利离不开三个人,其中之一就是张良。刘邦要是没有张良能否取得胜利也未可知,张良在中国历史上向来都是给予极高的评价的。
后人称他为“千古第一谋臣”可以说给予他也极其高的评价。让我们一起看看为什么后人会给予张良如此高的评价。
一、为臣之道
可以说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他是否能够得到赏识,但一个人的性格却决定他是否能够得到重用。张良就是后者,身为一位谋臣,他最重要的就是要洞察人心。
张良被誉为是汉初三杰之首,后世对于他的功绩是直接与刘邦的功绩挂钩的,就是在刘邦登基为帝之后就曾经表示若是没有张良也不会有今天的刘邦。
他的谋略可以说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但真正让张良受到后人的称赞的不仅仅是他的谋略更有他的为臣之道。
为什么后人会如此在意这一点呢?因为在当时还有一位反面教材——韩信。可以说在当时张良的为臣之道最后使得他独善其身,也是让后世感慨的。
众所周知张良与刘邦的出身是截然不同的,张良是出生于世家之中的。张良的祖辈都是贵族权贵,所以张良自小知道帝王之道,即使是之后在刘邦身边受到重用的,但他始终都没有忘记初心。
张良的聪明之处就是他可以正确的处理与刘邦之间的关系,虽然每一位君主都是极其需要谋臣的,但是古往今来,谋臣不得善终的也不在少数,大多都是在与君主的相处之中渐渐的迷失了自己。
张良最初跟随在刘邦身边的时候,都是以客卿自居的,即使是张良在灭秦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始终都是将自己放在客卿的位置上。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张良已经成为刘邦的谋臣了,在谋取了秦国之后,就是建立根据地了,在这其中刘邦对于张良的计谋可以说是言听计从。
当然对于刘邦态度的转变张良不可能不知道,刘邦根据张良的计谋很快就取得了胜利,这也就预示着刘邦对于张良越加的信任了,两人之间的情谊也渐深。
但两人之间却并不是单纯的君臣关系,而是带上了友谊,这也让张良在刘邦的心中与普通的大臣地位截然不同。也为之后张良的激流勇退埋下伏笔。
因为张良不单纯的是一位谋臣,所以刘邦在对待他的时候也不能按照部下,而是给予了张良多一份的尊重。
其实张良之所以会这样做,也是一种自保。虽然在刘邦成大业的过程中张良功不可没,但实际上张良的位置也是很尴尬的。
他能够凭借的只有刘邦的信任,并且孑然一身没有依靠。而且不是刘邦起事的时候就一直跟随在左右的嫡系。可以说无论是在什么时候,对于刘邦来说都是自己的嫡系更得自己的信任。
就像是前文所言的,权力是最容易让人迷失自己的,所以张良为了能够安稳的在刘邦麾下存活,他一直都是拒绝刘邦给予他的高官。
可以说按照张良的才智,完全是可以在军中担任重职的,但是无一例外都被张良拒绝了,即使是让张良上战场指挥,张良也都是婉拒。
通过这也可以看出,张良在刘邦麾下的时候一直都是没有官职的,可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了有人嫉妒张良,也完全不存在张良挡了其他人路的可能。
张良是完全有能力指挥军队的,可以说是雄才大略,但在刘邦麾下的时候他却一直都是,低调行事以求自保。在刘邦坐上那个九五之尊的位置的时候,张良也是拒绝了刘邦给他封官加爵的举动。
而是说要回到两人最初相识的地方,仅仅这一句话就让刘邦回想起了,多年以来张良为他的大业所作出的贡献。
二、寻找明主
张良好像是生来就是有相材的,他的父亲祖父都是韩国的丞相。众所周知不久之后韩国被秦国灭了,当时刚刚成年的张良愿望就是为韩国报仇。
可以说张良与秦国之间是有国仇家恨的,后人大多都是说张良心系天下。张良也确实是采取了举动的,他用尽全部的钱财去刺杀秦始皇,当然最后是以失败告终了。
但秦始皇始终都没有查出张良是这件事的幕后主使,由此可见早在这个时候的张良就已经是聪明绝顶。虽然秦始皇始终都没有查出来,但是张良也必须要躲起来。
随着秦二世继位,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已然大乱,张良在隐居的那段时间内一直在研读兵法,就是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下正是他最好的机会。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良结识了同样是率兵起义的刘邦,两人在第一次的会谈中张良就对刘邦心生好感,张良说的计谋,刘邦很快就可以领悟到了。并且身为君主的刘邦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能够听得进去谏言。
张良其实最开始的时候选择的并不是刘邦,在两人接触之后。张良已然将刘邦当成是自己效忠的君主,开始了跟随刘邦的几十年。
三、运筹帷幄
可以说得到张良的刘邦简直是如虎添翼,张良不仅可以在时局、战场给出最合适的方法,在关键时候还能够救刘邦一命,让其少走弯路。
在当年入关的时候刘邦就是听从了张良的话才有了之后的比项羽早一步入关的事情。
其实最初的时候刘邦是不想像攻打宛城的,宛城久攻不下,刘邦十分的着急,他害怕项羽会先一步进入关内。但是对刘邦的想法,张良却是直接指出不妥之处。
即使是如此着急的情况之下,刘邦依旧选择听从张良的话,先攻下宛城。刘邦此人还是有得到之处的,那就是用人不疑,在战场上他是完全听从张良的想法的。
也正是有了这一次入关,让刘邦对张良越发地信任了。在当前的乱世中最重要的就是民心了。刘邦听了张良收复民心的办法,即使是面对豪华的秦国,刘邦心中也是十分地憧憬。
但是为了之后的大业还是将所有的钱财都尽数地还于霸上。
但真正让刘邦对张良给予全部的信任的还是之后的鸿门宴,可以说张良项羽的性格弱点掌握无疑,并且张良的大智大勇也是项羽这等武将所没有的,只能放走刘邦,也为之后刘邦成功奠定了基础。
结语
汉之谋臣不过二人,良、平也,后世将张良与姜子牙齐名。但是不得不说的张良在后世之所以能够留有如此高的声望,与他的激流勇退还是有很大的原因的。
历来权力都是让人着迷的东西,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的不在少数,张良的反其道而行,他的淡泊名利也让他的形象在后世的眼中更加的高大。